南城应急避护场所全部开放!东莞迎来“蹦极式”降温
东莞南城发布 2023-12-16 12:48:58

昨天还穿着短袖出门

今天就裹成“粽子”了!

 图片图片图片

 

今年冬季以来的最强寒潮

正在路上......

图片

 

 

图片

 

预计16日晨起受强冷空气影响,东莞市偏北阵风逐渐加大到5-7级,气温急降,伴有小雨,日温差小,天气明显转寒冷,日平均气温降幅达10℃左右,17日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8-10℃;19-21日受较强冷空气补充影响,气温还将进一步下降,20日起我市渐转晴冷天气,21日早晨出现过程最低气温,为6-7℃。

 

本次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日温差小、先阴冷后晴冷”等特点。东莞市于15日发布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目前

南城街道室内应急避护场所

已启用并全面开放

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基本休息保障

 

图片
图片

南城提前开展应急避护场所检查

 

快收好这份场所列表

有需要的市民

可就近前往避护场所寻求帮助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图片

 

气温急降

大家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

图片

 

收好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一、寒潮的基本概念

 

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 GB/T 20484-2017的标准,寒潮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二、寒潮健康风险

 

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寒潮期间,寒冷天气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同时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三、重点防护人群

 

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第二类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四、寒潮气象预警信息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

图片

五、分级防护措施指南

 

针对寒潮预警信号等级,我们提出分级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图片

 

温馨提示

这次不仅是降温

而是“速冻”!!

记得要做好保暖措施,小心感冒~

图片图片图片

 

 

来源 南城应急管理分局 广东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