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冷!啊!东莞最低气温不足13℃!这些人群要注意→
东莞发布 2023-12-16 12:47:28

真的是“一夜入冬”

今天,东莞气温大跳水

全市最低气温在12到13℃之间

👇👇

东莞市气象台12月16日09时发布:强冷空气于今天凌晨3时前后起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市,我市普通出现6-8级、局部9级阵风,并伴有小雨、局部中雨,气温显著下降。

 

图片

 

截止08时,全市最低气温在12到13℃之间,较昨天同期下降8到9℃;最大雨量为长安12毫米,最大阵风为清溪23.4米/秒(9级)。

 

预计我市今天阴天有小雨,气温10到13℃;17-19日维持阴冷天气,20日起转晴冷。

 

【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正在生效中

请注意防寒防风和水陆交通安全

 

图片

 

 

今冬以来最强寒潮

席卷我国大部地区

在东莞的你肯定也感受到了

东莞社会救助服务热线

为筑牢防寒屏障

确保困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东莞市各级民政部门

畅通社会救助反映渠道

现公布社会救助服务热线

供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联系求助

↓↓↓

图片

流浪乞讨人员24小时救助热线

东莞市救助管理站:22678923

我国流感已呈高发态势

19省(区、市)将有较高流感风险

在迅猛降温的影响下

19省(区、市)将有较高流感风险

❗❗❗

 

近期,我国流感已呈高发态势。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监测显示,过去6周,我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呈现出逐周上升的趋势

 

图片

(图源: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在本轮寒潮过程的影响下,15日至17日,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西部、华东中南部、华中南部、西南东部、西北东部、华南地区将先后出现中等以上流感气象风险。

 

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的主要是15至16日两天,全国19个省(区、市)将有较高流感风险↓

 

 12月15日:

北京、河北西北部、山西大部、辽宁东部、陕西中北部、宁夏东部、青海东北部、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南部、贵州中部、内蒙古大部等地流感气象风险等级较高,其中内蒙古中部、山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流感气象风险等级高。

 

 12月16日:

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福建大部、江西、湖南南部、广东、广西、贵州大部等地流感气象风险等级较高

寒潮来袭

东莞的气温忽高忽低

发热、咳嗽的人也多了起来

😷😷😷

 

 国家监测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 检测到的流感病毒型别以甲型H3N2型为主,其次为乙型Victoria系。

 

那么我市的情况怎么样呢?

 

 东莞监测数据显示:

  • 近期我市流感活动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

  • 甲型H3N2型流感病毒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共存。

 

流感来势汹汹

大家要做好预防

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预防手段

当然还属

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人群建议优先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员接种疫苗,优先推荐以下几类人群及时接种:

 

  •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 孕妇。

  • 6~59月龄儿童。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三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防范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面对气温骤降

东莞医护特别提醒

以下三类人群

一定要注意保暖

千万别让心脑血管疾病

有了可乘之机!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院长、市医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黄晓芸博士提醒:

 

气温骤降,一定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黄晓芸博士介绍,“冷空气来袭,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来说,更容易被疾病侵袭。”

 

她进一步解释:温度骤降,人体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将会加重心脑血管供血供氧负担。同时,寒冷的天气使人活动量减少,如若追求高油脂高热量饮食,将进一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这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低温侵袭 

 这三类人群别大意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颜利求博士也介绍:“秋冬季节,每经历一次大降温,我们心内科收治的患者都会明显增多。这些患者以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为主。”

 

颜主任强调,老年人群、有心脑血管病史、存在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这三类人群尤其应注意天气变换。他举例说,即使是年轻人,存在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加上工作压力、熬夜、吸烟、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也会增加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几率。

 

“除非发生心脏骤停,大部分急性心梗并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发病后立刻昏倒。”颜主任提醒,在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还可能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这些通常是比较危险的信号,一旦有了这些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

 

黄晓芸博士也呼吁,“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后,一定要把握黄金救治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尽早送医治疗,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效果也越理想。”

 

家有老人,子女应及时为他们添置衣物,检修热水器、取暖设备安全,尤其是多陪伴,询问身体是否不适。

 

当怀疑有人发生脑卒中时,可通过“中风1-2-0”三步法快速判断识别——

 

“1”看1张脸:是否不对称、是否口角歪斜;

 

“2”查两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0”是(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至具备脑卒中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把握好黄金6小时,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在寒冷的冬季 

 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 

 

黄晓芸博士提醒,这不仅需要我们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还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需做好以下几件事: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必要时适当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老年人外出时要穿着保暖的衣服、鞋袜,戴上口罩、帽子、手套等。不要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2.控制好“三高”

 

高血压、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换季时务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3.保持情绪稳定

 

人在大怒或大喜时都会处在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的状态,加重心脏负荷。因此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平和的心态。

 

4.规律作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过度熬夜、过度劳累和超量运动,会使心功能负担加重,心肌供血下降。平常要注意多吃蔬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蛋、鱼,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和清淡饮食。

 

5.坚持适量运动

 

天气适宜时可积极开展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但运动需适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冬季应选择阳光充足、温暖时段进行锻炼,如上午10时至下午3时。

 

“断崖式”降温

各位市民朋友记得及时添衣

图片图片图片

 

来源:东莞发布综合,中国天气网、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东莞天气、东莞民政、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疾控、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