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玉兰大剧院承办的“音乐剧创作沙龙”举行,邀请了音乐剧业内知名制作人分享音乐剧创作的有关理论、实践知识,干货满满。东莞各镇(街)文化服务中心骨干文艺工作者、市青年文艺人才、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创作骨干及音乐剧爱好者等参加了沙龙。
当天,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秦川、一台好戏制作人、副总经理袁齐、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研究员张晋琼先后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音乐剧创作、运营心得。

秦川作为东莞本土戏剧人才,见证了东莞打造“音乐剧之都”的历程。他结合自己在东莞的创作经历以及作品《迷航》《倒不过的时差》等作品分享了切切实实的创作实践经验。秦川认为,音乐剧是可以讲好复杂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以音乐剧的形式讲好东莞故事大有可为。他建议大家,创作时要对音乐剧的来源和表演风格有清楚的定位才能写出好的文本故事,要设计足够的矛盾冲突,有主线、有人物故事才会好看。

袁齐于2021年加入知名戏剧厂牌“一台好戏”,负责一台好戏旗下包括《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双重危机》等多个环境式驻演剧场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亲爱的》等巡演剧目的运营管理工作,多次创造演出市场爆款,她结合项目经验,以“演艺新空间——新驻演模式的运营思考”为题,分析了环境戏剧的创新发展的趋势、“小剧场成功的密码”等。袁齐表示,环境式戏剧让看剧成本更低,沉浸式体验,非常符合Z世代年轻人的日常“看剧”需求。

张晋琼介绍粤剧与音乐剧的特征对比,分享了粤剧的当代发展情况,并结合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等破圈之作,探讨创新传承传统戏曲的多元路径。张晋琼认为,作品创作要契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东莞在打造音乐剧之都的过程中,要靠作品说话,创作者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回望东莞这片热土的发展历程,坚守艺术底线、保护创作冲动,讲好东莞故事。
2023年,为持续打造东莞城市品牌,着力提高文化供给质量,焕发文旅产业新活力,通过高品质的剧目展演和多元化的活动组织,打造全民文化盛事,大力树立“双万”城市文化新形象,东莞通过举办音乐剧创作沙龙、高品质精品音乐剧观赏活动,进一步培养东莞各镇(街)文艺骨干力量,活跃东莞文化艺术氛围,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助力构建人文湾区新格局,充分展示潮流东莞城市形象,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当晚,参与沙龙相关人员在东莞玉兰大剧院观看了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东莞站首演。
相关链接——嘉宾介绍
张晋琼,现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研究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首届广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第十届广东省“新世纪之星”。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艺委会委员、广州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指导专家、汕尾市文化艺术人才驿站项目外聘专家、南方非遗传播志愿服务队专家讲师等。
袁齐,一台好戏制作人、副总经理。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后进入演出行业,在演出制作、戏剧营销、剧场运营等行业细分领域深耕多年,曾主导过包括音乐剧《狮子王》《玛蒂尔达》国际巡演中国站、音乐剧《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中文版等在内的十余部大型商业戏剧的运营推广工作。
秦川,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剧协东莞(常平)小品基地负责人,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镇文联副主席。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荣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入围中国艺术节并获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第十五届群星奖(大奖)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