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践东莞宣讲⑥|袁万来:蓝莓园里蕴藏乡村振兴梦
东莞+ 2023-12-08 23:05:32

“大家好,我叫袁万来,别看我西装革履像个白领一样,其实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个享受乡村振兴红利的新农人。”12月8日下午,东莞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生动实践我来讲”主题宣讲报告会,麻涌创艺生态园董事长袁万来的开场白让人“眼前一亮”。

麻涌创艺生态园董事长袁万来

近年来,东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农村和农民共同富裕,袁万来享受着发展的红利,也带动农户走上共同致富路。

打造东莞首个“蓝莓王国”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袁万来,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13岁毕业就跟着大人干农活补贴家用,正因为从小与农田打交道,学会了种甘蔗、种水稻、种香蕉等本领。

热爱农业,致力发展农业。袁万来从摆花市摆地摊做起,在2007年创立创艺园林,种植花卉苗木、承接绿化工程。2013年,在华阳湖优美环境的带动下,麻涌成为珠三角旅游目的地。袁万来抓住机遇,发展休闲农业,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增加配套设施和瓜果采摘项目。

袁万来经常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园区更好地发展起来。当时,订涌镇政府经常组织农业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看到外省种出来的蓝莓又大又甜,袁万来动心了。

麻涌创艺生态园董事长袁万来宣讲

蓝莓味道好,营养价值高。袁万来心想,这么好的水果品种,如果在东莞落地,或许是一条出路。毕竟,当时整个东莞没有园区种植蓝莓,而且蓝莓的采摘时间在春节后,与当地水果成熟时间刚好错开。

北方水果南方种,这条路并不好走。袁万来介绍说,首先品种难找,若在南方种植,必须找到一种储冷量要求不高,并且要耐高温的品种。刚开始,袁万来引进一批名为“华裕3号”的蓝莓,但种植后,水土不服,出现大规模干枯现象,剩下的也只结出很小的果子,等于这批苗全废了。

迎难而上,从头来过。袁万来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去找适合在东莞种植的蓝莓品种,经过多次调研和实地考察,后来选定了南高松系列品种。从最早的一个品种发展到现在有六七个蓝莓品种,事实证明,这个品种选对了,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袁万来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选好了品种,技术也很重要,怎样才能让蓝莓在麻涌开花结果是个难题。

这些年,袁万来专注蓝莓生长,如今有非常深的认识。如果单靠传统方法种植蓝莓,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作为一名新农人,袁万来认为,关键还得依靠科技攻关,实现丰产增收,把土壤、水质、肥料进行改良,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过滤和滴灌,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良,现在的蓝莓果长得又大又甜。

承担千亩农田种粮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袁万来精心打造的蓝莓园成功了,40多亩的蓝莓园里,两万棵蓝莓树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从一开始的亩产不到1200斤,到现在亩产超过1800斤;颗粒尺寸从以前小指头大,增长到现在的“一元硬币”模样。现在,每年2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蓝莓采摘季。

采摘期间,每天都吸引珠三角的游客前来采摘和游玩。为了延伸蓝莓的产业链,袁万来还开发出蓝莓果汁、蓝莓果酱、蓝莓吐司、蓝莓冰棍等美食,让游客品尝各式各样的蓝莓美食味道。

同时,袁万来也开通线上销售,让广大的消费者品尝新鲜美味的蓝莓。目前,蓝莓也是园区研学课程之一,每年的春秋游研学季,有不同区域的学校组织学生过来研学,一年大概接待学生人数约6万人次。

袁万来还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种植蓝莓之前,园区这片土地以种植普通农作物为主,每年亩产值不到6000元。如今,种植蓝莓,保守估计可达5万元/亩。

这样一对比,大家也都清晰。现在蓝莓树种植面积大了、产量高了,需要工人也多了,袁万来的园区创造了3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现在每年还聘用本地临时工1500人次。

作为一个农民,与土地打交道几十年,袁万来对种植有一份特殊的情怀。为了保护耕地,助力复耕复种,他毅然承包了麻涌千亩农田种粮项目。“这里是我追梦圆梦的地方,我干劲十足。”袁万来表示,今年3月份种了1400亩水稻,在7月份迎来大丰收,更加坚定扎根农业的信心。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 罗嘉怡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