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绿证、碳信用可以抵消碳关税吗?松湖金融大讲堂告诉您!
东莞+ 2023-12-08 21:45:58

12月8日,以“绿色金融助力企业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松湖金融大讲堂在松山湖国际金融园举行。微碳(广州)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介培以“碳市场、碳金融与碳关税”为主题,为与会企业、金融机构带来有关碳金融等方面的精彩分享。

今年11月,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召开,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精神,松湖金融大讲堂特举行本次有关绿色金融的讲座,为与会者答疑解惑,为松山湖写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提供助力。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主办,东莞市松山湖科技金融促进会承办,中国工商银行东莞松山湖支行、中国建设银行东莞松山湖支行、平安财产保险松山湖营销服务部协办。

现场,张介培从绿色金融与碳金融、碳市场与碳定价、企业碳排放管理与碳资产管理,碳足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方面给与会企业、金融机构带来新思路。

据悉,碳金融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一种类型。狭义而言,碳金融是出售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者交易碳排放许可所获得的一系列现金流的统称,广义来说,碳金融是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

“碳金融是企业低碳转型的助燃剂。其交易流程为,控排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降低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等举措,实现碳配额的盈余,这个盈余部分就可以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收益。”张介培给与会者普及相关碳金融的知识。

所谓控排企业是指被强制纳入碳市场总量管制和交易体系的企业(单位),每年有获得碳排放的权利以及上缴配额的义务。

张介培进一步举例表示,比如一家造纸企业每年政府核定的碳排放配额为100万吨,假如企业运用技术创新等手段,实际碳排放量为90万吨,盈余的10万吨就可以作为商品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

据悉,碳市场的核心目标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的作用,倒逼企业减排、促进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

今年10月,全球首个“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这对中国出口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前,中国纳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产品,约占比中国出口欧盟总量的3.2%,主要为钢铁和铝两大类,占全部出口总额较小,总体影响较小。”张介培表示。

随着“碳关税”正式进入过渡期,作为外贸大市,东莞企业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张介培首先对碳足迹、绿证、碳信用、绿电等和碳关税的关系进行解答。

张介培表示,绿证不可以抵消碳关税,所有绿证都不会降低碳关税的负担,包括国内绿证、i-REC等。简单购买绿电也不可以抵消碳关税。需签订绿电购电协议,用电企业且与绿电发电设施在同一电网内,要求“物理直连”;购买碳信用,也不可以抵消“碳关税”。

未来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碳关税?

“从多个出台的政策来看,欧盟正在构建新的绿色壁垒。到2024年底,将编织一张绿色规则网,覆盖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几乎全部产品,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使可持续产品成为欧盟的规范。”张介培表示。

“所谓可持续是指更耐用、更高能效和资源效率、可修理、易于重复使用、易于分类回收、循环使用等。”张介培表示,这也成为出口欧盟的企业未来应对碳关税的重要参考方向。

张介培表示,欧盟的规定,将对我国光伏和动力电池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欧盟标准一旦成熟,有可能被其他发达国家照搬,“企业应慎重对待。”

活动现场,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建设银行松山湖支行、平安财产保险相关负责人也分别分享了各自的业务类型和特点,为与会者带来企业融资、保险等内容的精彩演讲,以金融的力量助力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

现场气氛活跃,与会者和主讲老师张介培就绿色金融、碳金融等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沟通。

文字:张华桥 图片:张华桥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