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城市中心,南城如何用有限的空间承载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大力建设“口袋公园”不失为顺应当下发展趋势的良策。
今年以来,南城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绿美南城”建设,围绕打造“公园城市”,充分整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采用植绿增绿、拓展空间形态等多种举措实现生态优化、功能多样化,加快建设看得见、用得上、惠民生的“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南城共打造了13个口袋公园,总占地面积近20000㎡。
家门口、街角边或是城市道路交会处,人们总能在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里,遇见四季的美好。
“小空间”承载着民生的“大幸福”
漫步南城水濂景观路,树木葱郁,健身绿道、园林廊亭等休闲设施齐全,好不惬意。
“以前这边都是荒地,蚊虫多还不好走。自改造后,我们都喜欢过来遛两圈,非常方便、舒服。”住在水濂社区的成女士笑着说。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但并不是单纯意义上面积很小的公园。它犹如斑块分布在城市中心各个角落,使用起来像口袋一样贴心方便,却同时有着休憩交往、运动健身、儿童娱乐、文化展示等诸多功能。
位于南城东南部的水濂社区,拥有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过去,社区围绕“休闲文旅”,致力于向市民游客开放水濂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周边不少的闲置空间却未得到“重视”。
如今,水濂在九里潭村、邓屋村、景观路旁,依托自身的山水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进行改造升级,接连建设了6个口袋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游憩、交流休闲的小型空间,获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口袋公园”,增加了城市绿化覆盖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小空间”承载着民生的“大幸福”。
切实把民生实事抓出成效
空地变身为绿意盎然、功能多样的口袋公园,狭窄人行道延伸出运动跑道,越来越多的城市“边角地”被打造成无界融合的休闲场所,满足人们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进一步促进社区和谐关系的形成。
在宏图路旁,面积约800㎡大的万象府口袋公园,通透、大气的绿化景观搭配上有序的慢行系统,有效增加了行人和居民可参与、可停留、可休憩的趣味空间,构建了自然和谐、休闲舒适的街景。
口袋公园能否真正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其功能的发挥、有效的使用是关键。
以万象府口袋公园为例,华润置地万象府充分利用道路节点、闲置地块,在掌握了解周边小区居住类别、人员结构、交通形态等情况的基础上选址建设,通过增设公共休憩设施,优化均衡城市绿地,织补拓展绿色公共空间,为周边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空间的同时,也让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打造口袋公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能让市民更好地感受城市建设的温度。
接下来,南城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鼓励居民在口袋公园的选址建设中发挥作用,切实把打造口袋公园这项民生实事抓出成效,更好地满足市民就近休闲游憩需求,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