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多爱才?
云南&贵州&麻涌
携手谋未来,劳务协作共发展
武汉研学之旅
粤港澳青年企业家收获颇丰
强政策留岗,优服务留人
与石碣镇铜仁籍员工面对面交流
“百校千企万岗”校园回访招聘
“就业直通车”开进清远高校
有梦想一起拼
“职”在长安,“就”等你来


为进一步促进东西部人力资源供需端精准对接,为麻涌镇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用工服务,11月28日,麻涌人社分局举办“云南-贵州-麻涌”劳务对接洽谈会,帮助两地和企业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
玖龙纸业、京邦达、成霖安博等8家企业代表及云南省人社厅驻广东工作站、云南省广南县驻广东工作站、云南省镇雄县驻广东工作站、松桃县东西劳务协作、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驻麻涌镇劳务工作站等5个站点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云南、贵州站点代表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友好交流,代表们畅所欲言,活动气氛热烈。企业代表结合发展实际,从生产用工情况出发,分别介绍了企业的产业规划、生产经营、岗位属性等情况,提出了招工难、工人老龄化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各代表开诚布公,聚焦如何高效配置人力资源,相互交换意见,谋求进一步的深入精准对接,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企业积极破解招工难题,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工模式,加强与云南、贵州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的对接,积极引入外地劳动力。分局将持续跟进企业就业用工情况,加强企业用工信息发布,组织线上、线下招聘,并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外出招聘,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做好贵州铜仁籍在莞务工人员稳岗就业工作,11月27日,石碣人社分局先后到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和东莞市铭玉实业有限公司开展铜仁籍员工座谈会。
座谈会上,分局工作人员与企业多名铜仁籍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当前的具体岗位、工作情况、生活环境等,解答了户口迁入、退休养老、子女入学等铜仁籍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使铜仁务工人员的需求得到更精准、更高效的解决。分局工作人员向员工宣传了东莞市人才补贴政策,鼓励他们在莞务工期间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

此外,分局工作人员为企业宣讲了稳岗扩岗惠企政策,派发了相关宣传册子,详细介绍了企业吸纳脱贫人员就业补贴政策,引导企业依靠政策招才引智,缓解企业用工需求。




11月21日,塘厦人社分局组织辖区内9家优质企业远赴清远市开展“百校千企万岗”校园回访招聘活动。
从早上开始,广东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的足球场上便摆起了各家企业的招聘摊位,塘厦镇企业的招聘人员将准备好的岗位招聘海报放置在摊位面前,方便求职的学生浏览岗位招聘信息。招聘现场,毕业生们热情高涨,带着精心制作的简历来到塘厦镇各企业前,积极了解岗位需求、工作内容、职业发展、薪资待遇等相关情况,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

据悉,此次校园招聘活动塘厦专区共提供市场营销、模具学徒、储备技工、钣金工程师学徒等20个岗位,需求人数达256人。分局工作人员还在招聘会现场派发东莞市人才补贴政策宣传手册,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东莞就业。



随后,塘厦人社分局一行在学校代表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并在参观结束后与学校代表就校企合作进行洽谈。双方都希望能借助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11月18日下午,长安人社分局在长安万达广场举办“就莞用”广场万达站招聘会。


本次招聘会共有15家长安企业参与,涉及餐饮、机械、手机等多个行业,提供了普工、技工、仓库管理、销售等81个岗位,需求人数达288人。
招聘会上,参会企业积极展示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求职者前来应聘,求职者与企业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积极了解相关岗位详情和招聘要求,现场气氛热烈。
“这次招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期待未来能够加入这些知名企业,开启一段新的职业生涯!”现场一求职者表示。
“我们在现场收到众多优秀的简历,对本次招聘会的组织及求职者的质量很满意!”参与招聘的企业代表表示,希望能够多参与人社分局举办的这类招聘会,招揽更多合适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月20日-23日,常平人社分局、常平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粤港澳青年武汉研学活动,共30名粤港澳青年企业家参加活动。
20-22日期间,青年企业家们前往黄鹤楼、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陈列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历史景点参观学习,进一步促进粤港澳青年广泛交往、深度交融,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23日,粤港澳青年企业家们走进了联想武汉生产基地和蒙牛乳业消费者体验中心,近距离参观生产流程,感受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座谈交流会上,青年企业家们进一步了解科技巨头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
本次研学之旅,青年企业家们走进武汉、走进历史、走进名企,短短几天收获满满。活动不仅进一步增进了粤港澳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也为青年企业家提供了学习与合作的机会,激励和引领粤港澳青年凝聚新时代青春力量,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