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铜协作|东莞组团帮扶铜仁10区县,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东莞+ 2023-12-01 17:08:39

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项项民生项目惠及百姓,一件件农特产品出山进城,一笔笔帮扶资金蓄能发展,一次次深情交流共话发展……自与贵州省铜仁市东西部协作结对以来,东莞市32个镇街和4个园区组成10个帮扶团,结对帮扶铜仁市碧江、万山、松桃、玉屏、江口、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10个区县,广泛发动企业、社区、社会组织,推进村与村、企业与村、社会组织与村等结对帮扶,围绕产业帮扶、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旅游推介、黔货出山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共享合作,开辟出了一条精准帮扶、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东西部协作之路,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帮扶: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铜仁是劳务输出大市,自莞铜结对帮扶以来,东莞按照“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的“4+”合作模式,有序推进东部企业在铜仁投产,广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全力助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位于铜仁市玉屏经开区的莞玉东西部产业协作园区,由常平组团与玉屏经开区共同建设。入驻该基地的贵州宏盛科技工具有限公司已经建设完成,正式投产后,该企业年生产总额可达4000万元以上,并提供就业岗位60个以上。

在碧江区,东莞南城组团与碧江签订共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协议”,东莞投入150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为碧江建设了油茶精深加工产业链、育苗智能大棚、5G智慧溯源平台等,以智慧引领碧江山茶油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

在江口县,大朗组团与江口县开展“村企合作”“村村联建”行动,合作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及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如围绕挂扣村蔬菜、茶叶、生态水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2021年以来,通过协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广订单农业、技能培训、农机运用等项目,孵化培育致富带头人近40人,带动该村群众产业增收180多万元。

在思南县,塘厦组团今年继续投入221万东西部协作资金,在青杠坝村新建肉牛养殖场、拓宽产业路等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村民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感。

据统计,自莞铜结对帮扶以来,东莞立足铜仁资源禀赋,找准双方契合点,深化“东部企业+贵州资源”等“4+”合作模式,支持东部企业到铜仁投资发展,先后引进广东凯金、嘉尚、乐嘉、顺纺、深圳檀悦文旅集团等125家企业落户铜仁,实际到位投资额73.65亿元。合作共建产业园区16个(含农业园区10个),引导东部企业入驻园区76家,到位投资额20.69亿元。

劳务协作:助力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东西部劳务协作是稳定群众就业增收最直接的有力抓手。

今年,在广东东莞·贵州铜仁劳务协作和社保合作对接座谈会上,两地签订了《东莞市·铜仁市深化劳务协作促进高质量就业协议》,协议就两市深化招聘服务多元协作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约定,助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沿河县,今年9月,长安组团分别在沿河县祐溪街道红旗社区、铜仁学院举办现场招聘会,参会企业涵盖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五金模具、食品、人力资源、医疗等行业,为铜仁的社会群众、脱贫人员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促进铜仁劳动力及高校毕业生到东莞务工就业。

在万山区,近年来,东城组团与万山区做实做细劳务协作,把劳务帮扶协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着力打造“莞铜”劳务协作品牌,扎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共计开展5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信息2万余个,促进万山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3553人。

石阡县,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东莞市厚街组团与石阡县两地不断深化劳务协作,按照“石阡所需·厚街所能”的原则,提供就业岗位,建立扶贫车间,加强技能培训,多措并举为民提供便利,促进了石阡县5000多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致富。

据了解,自莞铜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莞铜两市人社部门就先后签订了劳务合作协作、稳岗就业协议,数据显示,目前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累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达11.34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8.28万人次。

消费帮扶:助力“黔货出山”走向大湾区

如何让铜仁农产品实现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加快形成市场化产销对接体系,助力“黔货出山”是破题之道。

8月4日,2023年“桃源铜仁 碧江好物”农特产品和文化旅游(东莞)推介周启动仪式在东莞举行,为南碧两地企业搭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平台,让碧江优质农特产品从田间菜地走进东莞市民的餐桌,让东莞市民领略贵州非遗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大美风光。

无独有偶,11月2日,第2届中国(东莞)茶产业博览会暨东莞藏茶文化节(以下简称“茶博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展会为期4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茶商前来参展。东莞对口帮扶的铜仁市共有20家茶企组团参加茶博会,希望借助茶博会平台,持续深化莞铜协作。

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东莞、铜仁积极牵线搭桥,全面助力深化消费协作拓渠道,制定《铜仁市东西部消费协作支持“黔货出山”奖励扶持办法》,27家企业(合作社)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正式认定,推动“梵净山珍”走向大湾区,助力“黔货出山”。

据统计,2021年以来,广东省、东莞市采购和帮助销售铜仁市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 59.93亿元。

人才交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格局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才支撑是重中之重。莞铜两地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和点对点结对帮扶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组团式”帮扶机制,发挥帮扶团队“传帮带”作用。

2022年,在铜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手术室,由东莞帮扶专家邓怀东主刀,骨伤科团队历时90分钟成功为患者完成关节镜下肩袖缝合修补术,该手术的完成填补了铜仁市中医医院肩关节镜手术技术的空白,当地医院医疗水平提升初显成效。

据悉,为促进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每年选派40名以上高端人才到铜仁市各区县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驻点帮扶,铜仁市则每年选派不少于50名医务人员分批次到东莞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而这样的“传帮带”在莞铜两地还有不少。2021年以来,东莞累计选派25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共596人次到铜仁挂职和交流,铜仁累计选派53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共550人次到东莞挂职和交流,利用各类东西部协作资源举办培训班、业务培训会,培训乡村振兴党政干部132期10044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353期28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铜仁市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和专技人才综合水平和业务能力。

同时,还联合打造了铜仁市中医医院等10家示范性医院,目前全市三级医院达 10家,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水平,10所区县医院中达到国家推进标准5家,达到基本标准9家,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文旅推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跨千里续深情,携山海以致远。2021年,东莞南城组团(南城、莞城、望牛墩、松山湖)与碧江因新一轮东西部协作而相识相知,结对以来,两地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发挥村村结对、村企结对共建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掘村村、村企结对的优势特色,全面共享合作,共同奏响一曲乡村振兴“协奏曲”。

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的山脚下。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九龙村与东莞市南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后,大力发展农业旅游,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土地,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成功在龙江新村沿岸打造出叁莳民宿与一路营地等休闲旅游项目。这些旅游项目推出后,便受到铜仁市民的青睐,有力带动了九龙新村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0余万元,并解决了15名群众就近就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新动能。

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文旅协作。11月28日晚,莞城与碧江区联合举办“莞狮铜龙·非遗荟萃”活动,充分发挥两地特色优势,强化宣传文化部门沟通协作,进一步深化两地文化交流,推动碧江“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让文明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为两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而在松桃县,该县普觉镇棉花山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麓,这里自然资源独特,奇峰林立、气候宜人,民风淳朴,以茶待客之道源远流传,盛有吃茶之风,更流有陆羽茶醉之地传说。近年来,两地坚持以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加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投入东莞市财政援助资金200万元打造松桃县普觉镇棉花山村特色民宿集群,发展文旅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今年10月26日,莞铜协作·东莞人游铜仁专列团来到松桃县。本次专列团主要由东莞市多家旅行社组织,共370多名来自东莞的中老年游客参加。自今年6月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召开以来,东莞市积极组织游客来铜旅游,促进了两地旅游协作不断密切、两地友谊不断升华。

东莞、铜仁,虽相距千里、跨越山海,却心手相牵。一路以来,两市聚焦产业、劳务、消费协作等为重点支撑,用好用活资金、资源,全力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全面推动东西部协作落地落实。

 

文字:梁盘生 图片:各帮扶团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