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呼吸道疾病④ | 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提醒:医院应对有方,家长无需恐慌
东莞+ 2023-11-27 20:07:14

近日,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肺炎支原体、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国家卫生健康委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孩子们纷纷出现了咳嗽等症状”“班里有同学发烧,学校停课了”“挂不到大医院的专家号,担心得不到好的治疗”……有不少人表示陷入了严重的焦虑。记者实地走访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并邀请到医院儿科三区(呼吸专科)主任马战英,为大家答疑解惑。

患者人数剧增,医院多措并举、有序应对

11月26日-27日,记者实地探访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发现门诊大厅挂号、取药、缴费的家长较多,患儿所患疾病种类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咳嗽等。目前,该院儿科日门诊量超过2500人次,今年支气管镜操作超过1000人次。

为应对剧增的患者人数,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全力为市民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我院已制定强化接诊能力的应急方案,鼓励科室医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日积极出诊,并增派医生支援儿科门诊、发热门诊等。”马战英介绍,不仅如此,医院还实时监测门急诊、发热门诊的患者候诊人数及出诊医师人数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度,最大限度救护患者。“如果病人数量达到预警值,会有不同级别的医生补充。”

据介绍,在妇产综合楼完成搬迁工作的同时,医院迅速腾挪转换,用好原住院楼,不仅增设儿科病区,更增加了一大批住院床位,现在儿内科普通病区床位数超过200张,为群众提供了更充足更全面的救护需求。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专科住院部收治患儿均有合适床位和病房,总体秩序平稳。

专家建议:家长应减少焦虑,理性对待

病毒性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多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例如2019年下半年的腺病毒流行,近期季节性流感等,这些疾病多表现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冬春季流行和高发,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部分家长担心社区医院诊疗能力不足,担心孩子身体健康,纷纷前往大型医院进行就诊,于是出现了三甲医院待诊时间过长,甚至“一号难求”的情况。

近年来,国家一直努力合理调整、分配医疗资源,推行并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省市卫生部门均会对在岗的临床医生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专业医师有能力对儿童呼吸道感染轻症患儿进行诊治。11月24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广东省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其中东莞就有53家。

“我经常跟家长说,如果孩子吃得好、精神好、睡得好,问题一般不大。”对此,马战英表示,呼吸道常见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上呼吸道,一般给予常规治疗就会好转。目前儿科三区(呼吸专科)平均住院日小于5天,一般患儿住院3-4天即可出院,经过复诊评估、居家休养后逐渐好转。

因此,如果经过门诊诊疗发现,孩子患病并不严重,没有出现呼吸费力、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等情况,建议家长首选到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如果经过诊疗发现,孩子病情较严重,也不必过度担心,经过正确治疗后也都能够逐渐痊愈。

热点问答

1.目前是否存在“多病叠加”的状况?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25.7%),依次为鼻病毒(17.4%)、副流感病毒(15.8%)、流感病毒(14.2%)和人腺病毒(10.7%)。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确实存在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情况。

2.这类患者增多,有些什么原因?

答:目前呼吸道疾病大多数遵循传染病的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尤其是在病原体流行期间,若感染者未能做好自我管理,易感人群未能做好自身防护,导致感染的风险必然增加。

3.孩子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就医?

答:如果儿童出现以下情况提示病情严重,须及时就医。

(1)精神和神志改变,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烦躁、惊厥等;

(2)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增快: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5岁儿童>40次/分钟;2-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3)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4)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四肢末梢冰冷,皮肤颜色差、发花或原有的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等。

文字:叶可欣 图片:叶可欣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