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莞揭谱新篇 |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东莞+ 2023-11-27 19:20:35

一条条乡村道路平坦通畅,一幢幢房子错落有致,一幅幅墙绘栩栩如生,一处处休闲广场欢声笑语……走进东莞对口帮扶揭阳的乡镇村落,“容颜”换新,风光旖旎,景色秀美,一幅崭新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自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工作队因地制宜、统筹资源、多措并举,积极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做文章,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致力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目前,东莞对口帮扶揭阳的重点镇村中,有3个重点镇4个重点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其中,揭西县塔头镇旧住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旧住换新颜

站在揭西县塔头镇旧住村村口,一棵高大茂密的百年古榕树映入眼帘,耄耋之年的李阿婆与老伴坐在树下的石板凳上纳凉聊天,享受静谧的午后时光,甜蜜又幸福。走进村内,绿化景观树与潮汕传统民居相映成趣,三两小孩在广场上追逐嬉戏玩耍,这里池塘相连,那边榕树相牵,尽显山环水绕的乡村之美。

“以前这里的环境较差,道路比较坑洼,杂草丛生,我们都很少来,现在弄得这么漂亮了,已经成为我们的常驻地了。”李阿婆乐呵呵地说。

村的“改头换面”,自从东莞市大岭山镇组团驻塔头镇帮扶工作队进驻后的那天起就已注定。据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昕栓介绍,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工作队对旧住村进行全面的规划,创新“1+n+n”对口帮扶模式,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进旧住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旧住村获得乡村振兴财政资金118万元,工作队自筹帮扶资金57万元,用于村内绿化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商铺搭建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帮扶力量集结,帮扶工作更落到实处。近年来,住村坚持以“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一方面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建设党建公园、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中华门、沿河亲水步道等公共设施,显著改善村居面貌,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和美农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形成“党支部引领、集体经济组织搭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柱、村民广泛参与”的模式,相继建设20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100亩甜油柑种植基地和拥有超30个门面和摊位的乡土夜市,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创业,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除此之外,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还得到广大乡贤的鼎力相助,共同助力乡村发展。乡贤刘少武就是其中之一,他投入了上千万元改造村容村貌、建设生态园等,未来他还打算加大投入,在旧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如今,旧住换新颜,村美人益富。旧住村也因此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揭阳市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锦龙在“变身”

果园采摘、休闲垂钓……与旧住村毗邻的锦龙村依山傍水,环湖而建,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得益彰。这个如画一般的村落也是驻塔头镇帮扶工作队在乡村振兴帮扶上的又一“力作”。

近年来,驻塔头镇帮扶工作队协助锦龙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组织村民抱团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成立了揭西县首个以村党支部为主导、经联社和村民为成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锦龙村千禧小番茄种植基地和配套生产车间,发展生态种植业,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我们去广州、茂名等地方调研,结合村实际,发现种植小番茄有市场,于是统筹了村里70户农户、共100多亩土地种植小番茄。农户流转土地给我们每亩能拿到250-300元,都很乐意。目前我们这一季的小番茄长势良好,大概12月底就能采摘了。”东莞市大岭山镇组团驻揭西县塔头镇锦龙村第一书记邝德光说。

锦龙村党支部书记徐旭亮补充说,“我之前是做水果批发的,种植小番茄销售基本不用愁,刚开始试种了2亩,效果不错才大规模种植。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还建设了生产车间,可以对小番茄进行筛选和冷藏包装,一斤批发价达8元以上,一亩地可以收益4000-7000元。”

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是锦龙村发展的特色。今年以来,锦龙村更是抢抓“百千万工程”这一重大机遇,以旅游观光和特色休闲农业为抓手,以村口50亩连片池塘为依托,打造集垂钓、养殖、观光、果蔬采摘为一体的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锦龙村已初步形成以生态种植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为延伸、乡村文旅产业并行发展的产业格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正在实现“变身”。

火炬“火”更旺

红色火炬的雕塑红色主题的墙绘,红色火炬样式的路灯……漫步在火炬村,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乡村文旅产业配套齐全,游人络绎不绝。

火炬村,原名为龙跃坑村,位于揭西县南山镇东北部,莲花山脉南麓大北山下,面积4.8平方公里,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和司令部驻地,现有革命旧址7个,具有丰富红色资源。

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它曾是省认定的贫困村。近年来,在东莞帮扶工作队和当地的努力下,它从昔日的贫困村完成了“脱胎换骨”,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10万元,成了如今的“网红村”,更是入选了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

“从2016年到现在,东莞相继投入帮扶资金差不多300多万元,用于火炬村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还有红色文旅项目打造等方面,帮助当地实现发展。”东莞市委党校驻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第一书记罗雄苑介绍,近年来,火炬村借力莞揭两地帮扶资源,深度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全面完成革命旧址修复及中心广场、宣誓广场、村标、双拥广场、水系整治、红色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并配套建设红色火炬美丽宜居示范村精品线路、民宿、人民大食堂、特产店、游乐场及智慧停车场等项目,以“红色热土、多彩乡村”红色旅游路线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以上,红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我们也制定了参观路线,并规划讲解内容,同时与机关、旅行社等单位进行沟通,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教育。”罗雄苑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和红色研学发展,该村整合莞揭两地党校资源,依托市县两级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科学设计研学课程和路线,大力推动智慧党建和数字乡村建设,持续讲好火炬村红色故事。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试运营民宿及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板块,计划引进东莞企业建设打造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发展红色研学教育,进一步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梁盘生 图片:梁浚锋 梁盘生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