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纵深|拿金牌,破纪录!惊艳全国学青会,东莞健儿展现超高水平!
东莞+ 2023-11-16 12:45:53

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最近半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多个城市展开角逐。100多名东莞健儿,踏上青春的赛道,以自信、开放、向上的昂扬斗志,追逐梦想、拼搏奋斗,用青春、汗水和热血擦亮青春底色。

首秀即惊艳!本届学青会,东莞市体育代表团首次亮相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参加公开组12个大项,取得5金4银5铜、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代表广州市、深圳市参赛的东莞运动员,在跳水、体操等项目获得3金8银9铜,为广东体育争光添彩;代表广东省、湖南省、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校园组的东莞运动员,获得5金2银1铜,在游泳项目3破赛会纪录,全面展示东莞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取得的丰硕成果。

13金14银15铜,东莞健儿在全国第一届学青会交出一份熠熠生辉的成绩单,以实际行动诠释体育精神,展现年轻一代的青春风采,彰显东莞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体育强市的青春力量。

以城之名

东莞体育书写历史

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两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赛事合并而成,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增强青少年和学生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是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加快推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届学青会,包括港澳在内的101个代表团参赛,近1.8万名运动员相约在八桂舞台同台竞技。

这场极具意义的青春盛会,刚刚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取得金牌榜、团体总分榜全省第三名、地级市第一名的东莞,被委以重任——经广东省体育局推荐,东莞作为全省地级市的唯一代表组团参加本届学青会,这也是东莞第一次组团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

本届全国学青会,东莞市体育代表团派出100多名健儿参加公开组游泳、篮球、举重、技巧、蹦床、拳击、射击、马术、击剑、帆船、铁人三项、自行车共12个大项。开幕式上,东莞市体育代表团团旗迎风飘扬,肩负历史使命的东莞健儿精神抖擞,以奋斗之姿共赴青春之约。

10月24日,东莞市体育代表团本届学青会首枚奖牌诞生——技巧比赛,由东莞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技巧队,勇夺2银1铜,为东莞市体育代表团打响头炮。不久后,马术比赛传来捷报,由长安金伯乐马术俱乐部组织的马术队,在马术三项赛团体赛夺魁,为东莞市体育代表团实现金牌突破。紧接着马术场地障碍赛甲组团体,东莞马术健儿在寒风细雨中奋力拼搏,为东莞市体育代表团再添一金。击剑赛场,由东莞体校组织队击剑队,勇夺男子重剑团体金牌。帆船赛场,东莞市体育代表团在OP级混合团体场地赛、风筝双向板男子场地赛奏响凯歌,为本届赛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届赛事,东莞市体育代表团在马术、击剑、帆船、技巧、拳击取得奖牌,在蹦床、游泳、篮球、举重、射击、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或进入前八名、或登场亮相。首次参加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东莞市体育代表团,以5金4银5铜的成绩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名,在69个城市代表团中位列前茅,在青春的赛道上书写东莞体育高质量发展展现篇章。

新人涌现

莞军新星冉冉升起

本届学青会的主题口号为“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是青年、学生通过体育竞技抒发激情、展示技艺与才干的舞台。莞军在学青会上各条战线追逐青春梦想,绽放青春芳华,涌现出“双金王”罗扬宇、柯沁沁等未来之星。

市游泳中心运动员、东莞一中高三学生罗扬宇本届赛事获得2金1铜,打破两项赛会纪录,尽显“东莞速度”。中学组男子200米蛙泳决赛,罗扬宇以2分14秒68打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中学组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罗扬宇和队员团结协作,以3分43秒84的成绩首名冲线,打破3分49秒76的赛会纪录。另外一名市游泳中心培养的本土选手李晓彤获得中学组女子50米蛙泳银牌,和金牌选手双双刷新该项目的赛会纪录。罗扬宇、李晓彤这对东莞游泳的金童玉女,以耀眼的成绩捍卫东莞“游泳之乡”的荣誉。

今年13岁、由东莞体校培养的柯沁沁带伤上阵,成功获得公开组体操项目跳马、平衡木冠军、高低杠亚军,同时力助广州队获得女子团体亚军。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柯沁沁在个人所参加的5个项目比赛中拿下4枚奖牌,在全省舞台展现上佳天赋。此次学青会来到全国舞台,柯沁沁仍旧保持出色表现,未来有望在更大舞台冲击更高荣耀。

在“神仙打架”的公开组跳水项目,市游泳中心培养的别诗晗获得女子团体金牌、女子三米板铜牌,耿悦为获得男子一米板铜牌,在激烈的对抗中不落下风。公开组马术项目,长安金伯乐马术俱乐部的刘慎之、吴佳桐、宋禹樵、何竣宇在雨中激战,初踏全国赛场展现超乎同龄的稳定性,合力为东莞市体育代表团,拿下场地障碍赛乙组团体金牌。本届学青会,长安金伯乐马术俱乐部为东莞市体育代表团贡献2金1银2铜,其厚实的人才储备得到实战检验。

高位引领

体育强市精彩待续

今年3月,全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高规格召开,对“双万”新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行全面动员、全面部署。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1+8”的系列政策中,包括《东莞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两项政策,打出综合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全面提高体育产业质量等一系列“组合拳”,为东莞体育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必然要求。过去四年的备战周期,东莞对青少年竞技体育办训模式不断优化调整。今年,东莞健儿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成都大运会、全国第一届学青会、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精彩亮相,取得耀眼成绩。这是东莞竞技体育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巩固优势项目、强化薄弱项目、拓展新兴项目,在全市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竞技体育发展格局创新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本届全国学青会已经落幕,成绩已载入史册,东莞体育的逐梦之旅再度启程。当前,广东体育已经进入了“十五运”周期,将迎来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2026年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也已经进入备战阶段。展望新周期,东莞将持续培育引进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大力实施教练员“优才计划”、高水平运动员“星耀计划”、青少年体育“星梦计划”,切实抓好竞技体育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工作,持续擦亮“篮球城市”“游泳之乡”“举重之乡”城市名片,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共进、融合发展,阔步迈向体育强市。

文字:特派记者 陈沛鸿 图片:特派记者 陈沛鸿 新华社 组委会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