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丨锦绣时光,双城故事——“明清以来广绣苏绣精品展”海战馆开幕
东莞+ 2023-11-15 15:32:39

一经一纬,牵系千年丝路;一丝一缕,再现人间烟火;一针一线,织就锦绣年华。11月14日,“双城记——明清以来广绣苏绣精品展”在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开幕,202件套刺绣精品,结合展览内容创编的精彩的“穿越大‘绣’”表演,刺绣雅集,丝线染色、猜刺绣色彩来源、工蚕丝扇制作等互动体验,让现场观众了解两座城市的丝路故事,近距离感受广绣苏绣的魅力。

据悉,此次展览是东莞市打造“博学东莞”文化品牌的重要展览,也是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启“博物馆+企业”“博物馆+教育”“博物馆+非遗”等跨界合作,促进古今融合、文产融合的生动实践,以博物馆的力量为刺绣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展览以刺绣、丝绸为主题,在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将展览放在东莞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开展,富有特别意义。

高水准展览充满惊喜

本次展览由绣忆、绣技、绣语、绣韵四部分组成,分别展示了广绣苏绣的历史沿革、针线技法、精美绣品、现代传承,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高度,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是一个具有较高水准的展览。

展览共展出202件套刺绣精品,分别来自国内5家博物馆、非遗单位,还有广绣、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私藏珍品,包括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建萍的《父亲》,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的《骷髅幻戏图》,广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少芳的《我爱小鸡群》,末代广绣“花佬”、广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炽光的《咏鹅》等。一件件匠心之绣,令人大饱眼福,引人啧啧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广绣、苏绣对比展示,非常有创意。中国刺绣文化非常发达,各地绣品争奇斗艳,广绣、苏绣历来被尊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列。广绣色彩明快艳丽,苏绣则清新古朴;广绣针法灵活多变,苏绣则细密有序;广绣纹样以花鸟纹为主,清新脱俗、烂漫自然,显示出“西风东渐”的历史印记,苏绣则以龙凤纹为主,繁复纤巧、华美端庄,表达了对中国民俗风物的传承。通过实物对比,让观众领略到广绣苏绣巧夺天工、不同凡响之处,进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尊崇。

市民王春香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不仅有惊喜,更是带来了震撼,“因为它把苏绣跟广绣放到一起,有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完全可以通过展品,鲜明地感受到两种绣的不同魅力。”

在东莞开展意义非凡

刺绣与丝绸是文化交往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它不仅与国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扮演着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倍受世人瞩目。其中,从广绣和苏绣文化交流、到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文化交流,再到“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刺绣丝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本次展览以刺绣、丝绸为主题,在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将展览放在东莞虎门开展,非常有意义。

据悉,东莞尤其是虎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现代纺织服装名城。本次展览集结202件/套苏绣与广绣精品,回顾两座城市的刺绣历史,讲述两座城市的丝路故事,再现刺绣独特的文化神韵,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文化动力,以传统文化“底色”点亮未来锦绣“画卷”。

特别是展览中展出了难得一见的明清以来的刺绣精品,还有姚惠芬、姚建萍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刺绣代表作品,不仅让市民走进传统刺绣工艺,了解先贤是如何创作的,更展现了非遗传承人在刺绣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实践成果,有助于激发年轻一代接续传承、不断提升。

可以说,本次展览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呈现给市民的既有雅俗共赏的刺绣作品,更包含博物馆精心打造这一展览的深长意味。

开幕活动设计新潮亮眼

开幕式上,主办方结合展览内容创编了精彩表演一一展示,吸引了现场嘉宾和观众阵阵掌声。其中,展览联合东莞本土的服装企业东莞木棉道服饰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共同打造了“穿越大‘绣’”,服装设计师以展品纹样为灵感设计制作传统服饰,将古老刺绣技艺融入时代潮流。由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带来的貔貅舞,则以来自传统文化质朴而浓烈的热情倾情演绎,让现场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尤其《刺绣与服饰》展演现场,纺织服装学校的同学们身着华服,进行现场演绎和展示。罗衣飘飘间,千百年前的精美刺绣纹样,穿越时空,芳华再现,在传承与发展中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开幕式结束后,在展览策展人张婵的导赏下,现场观众回顾苏穗两座城市的刺绣历史,了解两座城市的丝路故事,近距离感受广绣苏绣的魅力。

在展厅的互动体验环节,现场观众还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丝线染色,猜刺绣色彩的来源,尝试制作手工蚕丝扇,以及“刺绣雅集”……在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的指导下,体验手工刺绣,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和国风来了一场浪漫的重逢。

延伸阅读

部分展品欣赏

文字:沈汉炎 图片:陈栋 视频:陈栋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