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东纵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一支孤悬敌后、鏖战华南的抗日劲旅
南方网(粤学习) 2023-11-08 20:40:31

编者按

山河为碑,历史作证;硝烟已散,精神永存。

2023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为了讲好东纵先烈的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力量,值此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之际,南方网记者走进东莞、惠州、深圳等地东江纵队的纪念馆、旧址,并推出“追寻东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回顾和缅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战斗岁月。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厅。

踏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八个鎏金大字让人肃然起敬。这里陈列展示了东江纵队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武器装备等各类文物,再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战斗岁月。

1943年,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宣布成立,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东江纵队的成立,推动了东江及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厅。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约3500人。作为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一万多兵力的抗日劲旅。1945年,朱德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在内的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榴花抗日纪念亭。

在东莞东城街道榴花公园内有一座榴花抗日纪念亭,亭底层的正面挂着刻有“榴花抗日纪念亭”的匾额。亭里立有一块抗日纪念碑,正面刻着榴花抗日纪念亭志,记述着意义重大的榴花之战。

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谢向阳介绍说,“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开始了对华南地区的全面侵略。”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迅速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抵抗日军的入侵。19日,由社训总队队长何与成、副总队长颜奇率部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开赴榴花一线,在当地作战20多天。榴花之战,是日军登陆华南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莞县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进行的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士气,点燃了东莞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

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走进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抗战遗迹——交通站、会议室、粮食加工厂、医务所、中山书院、祠堂、《大家团结》报社、练兵操场等,这里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也是广东人民不畏强敌、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重要历史见证。

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1941年6月10日,日军分两路奔袭大岭山中心区百花洞,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击退日军数次冲锋突围。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击毙击伤日伪军官兵五六十人,日军大队长长濑被击毙。这场百花洞战斗也被日军哀叹为:“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