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口虎门湾眺望四周,沙角电厂群高达200多米的烟囱,曾是东莞虎门镇最醒目的地标之一。10月31日晚,运行了30年的沙角A电厂4号、5号机组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关停退役。加上此前已经关停的1号、2号和3号机组,意味着沙角A电厂全面关停。

退役关停不是结束,而是新生。沙角A电厂退役及替代电源建设工作,事关粤港澳大湾区和滨海湾新区未来规划建设,事关国家能源转型升级和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间折射的是东莞这座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辞旧:沙角A电厂5台机组全面关停
过去几十余年,高耸入云的烟囱把光与热带给珠三角各城市,更在岁月洗礼中达到超洁净排放,守护一方蓝天。
说起虎门沙角,你会想起什么?180年前,沙角古炮台的炮声在南粤大地响彻,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英雄史诗在此铸就。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沙角A电厂应运而生、开始筹建,90年代末,沙角A、B、C电厂组成的沙角电厂群成为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为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珠三角各城市积极探索区域开放协同的发展新路径。东莞作为广深的“通道城市”谋划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集聚科创资源。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
昔日,从沙角炮台到沙角电厂群,是中国由弱变强的生动注脚。而今,绿色能源的新时代、新征程开启,将把沙角电厂群推向怎样的未来?
关停貌似是最优解,可这并不是结束。发电建设是民生所系,退役关停是家国所需。一破一立之间,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使命与担当。

2018年,省政府通过了沙角电厂“以气代煤等量替代,在原址或近区建设”的总体退役方案。2019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沙角电厂10台机组服役满30年后均要在2025年底按时关停退役,并建设200万千瓦气电机组作为东莞市替代电源,确保满足沙角电厂退役后东莞电力热力负荷需求。

从2018年到2019年,沙角A电厂1号、2号和3号机组陆续关停退役。今年10月31日,4、5号机组关停退役。截至目前,沙角A、B电厂已有7台燃煤机组关停退役。根据相关部署,沙角C电厂3台机组将于2025年底关停退役。
焕新:宁洲项目“接力”发电
在沙角A电厂机组陆续关停期间,其替代电源项目建设也加快推进。2019年4月,广东省发改委印发《推进沙角电厂退役及替代电源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在宁洲厂址建设沙角A电厂替代电源(以下简称“宁洲项目”)以及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

走进宁洲项目建设现场,黄泥土地热火朝天,工人们和施工设备正在进行机组打桩作业。
宁洲项目位于虎门镇南栅社区,用地面积约343亩,总动态投资为59.28亿元。
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主体建安工程累计完成约95%,主体建筑工程进入收尾阶段,3台机组将陆续进入通气、点火、调试阶段,加快机组投产运营。

宁洲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发电124亿度,在同等能耗的条件下,比沙角A电厂燃煤机组多发电51亿度,相当于212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此前,宁洲项目引入国内首台9HA.02燃气轮机机组,这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单机功率最大以及效率最高的燃气轮机机组。
在节能减排方面,宁洲电厂采用新技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相比燃煤电厂的排放量下降一倍。其中,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沙角A电厂减少730万吨,相当于270万辆家用小汽车每年行驶1万公里的排放量。
同时,宁洲项目将选择采用附近宁洲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进行冷却,实现市政中水再利用,每年可节约地表水约1109万吨。机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达标后也排到宁洲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有人去、有人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宁洲项目建成后,将发挥电源支撑点作用,肩负保电保民生的重担,确保沙角A电厂退役后东莞的电力热力负荷需求。

从沙角A电厂到宁洲项目,从燃煤到燃气,曾经为广东电力供应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电厂,如今正在“辞旧”中迎来“涅槃重生”,将以全新的面貌助力广东绿色能源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