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东莞正式开启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教育集团91个,实现镇街(园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和基础教育学段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近期,我市开展了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评估工作,确定29个教育集团为“优秀”等次。为总结经验,挖掘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东莞慧教育”推出“优秀教育集团巡礼”系列报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沙田实验中学的学生在松山湖实验中学刘林君老师的地理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短短一个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初二学生就深深爱上了来自松山湖实验中学的丁梦蕾老师的道法课……”这是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以共培创新型师资撬动高品质课堂展现出来的场景。
好的教师,是可流动的品质课堂。高品质的课堂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要“输血”,更要“造血”。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以“跨校培师”为支点,共培创新型教师团队,激发集团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真正撬动成员校教学质量提质增效,助推成员校独立优质发展。
教育集团名师与成员校学生亲切交流
描绘集团教师成长“画像”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教师队伍存在着校际差异。教育是面向未来培育人的事业,教师也要走向未来,教师自身能否适应教育的未来?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尝试解决集团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东莞松山湖教育集团的破题思路是激活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教师有了自主发展较强的内生动力之后,就能根据职业发展目标,自觉主动进行专业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集团各成员校定期举行同课异构教学交流
自2019年集团成立以来,集团的未来教育研究小组对未来教师成长画像进行反复论证。未来教师,非指未来学校的老师,而是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群体。因此,集团制定了《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教师发展整体规划书》,描绘了面向未来的教师成长画像。对未来教师的美好想象是“优雅教育者”“智慧创变者”“未来先行者”,未来教师画像为集团教师描绘清晰的专业成长方向。
集团成员校定期举办同课异构交流活动
构建了集团模式下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五年内争取成为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此阶段在学科教学能有明显创新;再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此阶段教学风格特色化;再成长为市级学科名师,有能力创建特色化品牌课程,形成个性化教学主张;再成长为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具备个性化教育理论体系以及德艺双馨的教育实践。集团引领教师自制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书》,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三年阶段目标和行动策略。
跨校研修激活教师学习力
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跨校研修是关键环节。集团龙头学校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面向集团内成员校开放校本培训课程和专家讲座资源。2022年、2023年暑假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均通过线下培训、线上直播的方式,向集团所有成员校开放资源。集团每学期举办跨校教研微论坛,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松山湖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14位教师以主题微讲座形式进行分享,7所成员学校1000多名教师以线下或线上的形式同步参加论坛,来自揭阳、韶关的对口帮扶学校也进行线上观摩。2023年8月29日,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松知教育论坛”第8期开讲。松山湖实验中学蔡小莲教师以《它美好的样子》为题,分享了语文科组以松慧之声、经典诵读、学子论坛等形式创新作业形态的探索和实践。
集团成员校定期开展学科跨校线上备课研讨活动
集团化办学以来,集团各成员校轮流承担培训任务。这种形式改变龙头学校单向输出的做法,有效激发了成员校“主人翁”意识,促进优质资源循环更新。4年间,集团以校本培训课程、教育学术论坛、名师工作室跟岗等形式举办专家讲座322场次,有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构建“一平台两共三驱动”教研新模式
集团化办学以来,龙头学校在实践研究中建构了“一平台两共三驱动”教研模式。一平台:即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与松山湖实验中学共建的校本研修平台,集团教师可登录平台获取专家讲座、优秀课例、优秀课题等资源,也可以线上实现远程备课、开展研讨。两共:即集团成员校共享共创教育资源,在分享优秀教育资源的同时,鼓励教师创生特色化品牌化教育教学资源,促使成员校之间、集团教师之间进入“分享-创生-再分享”的良性循环圈。三驱动:一是以专业驱动,集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导,促进集团内成员学校合作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带动教研水平提升、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学经验的提炼。二是以项目驱动,基于“创造节”课程、初中生小课题研究、学生科学竞赛等课程项目的联动,协作开展跨校教研;三是以问题驱动,建立问题导向意识,推动成员校各学科老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商讨对策。
集团各成员校共建共享科学教育课程资源
2020年以来,龙头学校每周四晚举办“思享汇”教研沙龙,同步邀请成员校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师参与,现今已开展56场次。集团成员校还以各学科备课组为“联接端口”,开展“同课异构”“同步备课”“同题研讨”等教学教研活动,累计举办27期。
教师创新素养显著
集团跨校师培实践模式在文化激励、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等策略的加持下,推进教学资源共创共享,多元流动,集团教师成长迅速,各成员校“三名”工程、市教学能力、骨干教师增幅明显。集团化办学以来,松山湖实验中学市级学科带头人增长5倍,市教学能手翻了3番;松山湖第一小学、松山湖第二小学教师获奖数量也分别增加404人次和273人次。集团教师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历届“未来课程设计大赛”成绩斐然。2019年东莞市中小学未来课程设计大赛中,成员校潘艳荔、钟小敏、王晓旭三位教师荣获决赛一等奖;2021年成员校王楚颖、林晓红、李铸勋三位教师捧回第二届东莞中小学未来课程设计大赛决赛特等奖;2023年龙头学校的道灵芝、谢鑫、杨梅、巫志伟四位老师荣获第三届东莞中小学未来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集团开展以跨校教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15项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激活教师发展活力,并让优质资源充分流动,各成员校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