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
来自东莞市石龙镇的
陈浩泉、陈敏仪兄妹
代表中国出征参加射箭项目
10月28日
在射箭女子W1个人公开级决赛中
陈敏仪以128环的成绩摘得金牌
其哥哥陈浩泉则突破自我
取得个人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兄妹二人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为他们的杭州之行画上完美句号
△陈敏仪与金牌合影留念
背后,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今年7月,陈敏仪参加了在捷克举行的2023残疾人射箭世界锦标赛,在女子团体W1级决赛中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是陈敏仪继2021年第16届东京残奥会夺得射箭W1级复合弓混合团体赛和射箭女子W1级个人淘汰赛金牌后,再一次夺得世界级冠军,也是其第二次打破世界纪录。此外,她还在女子个人W1级比赛中获得季军,成功获得2024年巴黎残奥会入场券。

比赛结束后,陈敏仪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备战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与哥哥陈浩泉一起代表国家参与射箭项目的角逐。为确保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他们于8月底随国家射箭队到杭州进行集中训练,提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当问及兄妹俩人在这次亚残运会的目标时,他们表示:“心态放宽是最重要的,既来之则安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全力以赴!”与以往不同的是,陈敏仪这次是带伤参赛,需要克服伤病的困难。“前不久腰扭伤了,进入亚残运村时,肩膀旧伤又复发了,只能一边训练一边做理疗康复。”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轻微的伤病就能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严重的伤病能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据陈敏仪透露,她使用的弓有40多斤重,拉弓的力量就相当于提30多斤的水桶,每天的拉力训练就像提一百多次30多斤的水桶。由于长年累月的训练和比赛,她的肩膀落下了不少伤,一到下雨还会隐隐作痛,不得不依靠针灸缓解。当被问及这一切是否值得时,她笑着说:“值得,因为我很喜欢射箭!”
古时练习射箭既可以防身,又可以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如今练习射箭则是为国争光,实现自我抱负。陈敏仪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从省队走上国家队,从国内赛场走上国际赛场,已经为国家赢得包括残奥会金牌在内的诸多荣誉。对她来说,现在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突破自我,享受比赛的过程,享受射箭带来的快乐。


“射箭最重要的就是动作必须到位,才能瞄准目标环靶。从进入队伍到现在我一共射出了100多万支箭,拉弓、瞄准、放下……这样的动作,每天反反复复上百遍,逐渐成为身体的记忆。”陈敏仪说道。射箭对运动员静态要求高,在克服身体缺陷的情况下,还必须坚持加大力度训练。回忆起初到训练队时的场景,陈敏仪则表示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完全拉不开弓。于是,教练安排她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凭借着良好体能条件和刻苦认真训练,她最终脱颖而出进入省队训练。
夺得全国冠军后,陈敏仪信心满满,开始冲击更高赛场。然而2015年她所遭遇的一场车祸使她多年遭受运动伤痛的肩膀雪上加霜。面对命运的捉弄,陈敏仪没有放弃,在家人的鼓励和教练的及时调整下,意志坚定的陈敏仪借助高强度的康复锻炼,迅速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伤残程度加重,在和教练商量后,陈敏仪决定参加高伤残级别女子复合弓W1级的射箭训练。在重复而又辛苦的训练中,陈敏仪终于逐渐找回状态,重获信心。
“这十多年来,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奥运会金牌,它就是我运动生涯的最高奋斗目标。”参加残奥会一直是陈敏仪的心愿,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9年残疾人射箭世锦赛上,她获得女子复合弓W1个人排名赛铜牌、个人淘汰赛第四名,为国家在该项目争得了东京残奥会参赛席位。2021年,陈敏仪出战东京残奥会一举夺得射箭女子W1级个人赛和射箭W1级混合团体赛两块金牌,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凭借在运动赛场的卓越表现,陈敏仪被授予东莞市“五一劳动奖章”、东莞市“三八红旗手”、东莞市“最美残疾人”和石龙镇“体育成绩特殊贡献奖”等荣誉证书和牌匾。

东京残奥会圆梦后,陈敏仪回到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继续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在训练场上,她还有一个安全感十足的同伴,“哥哥也是一名射箭运动员,每天跟我在同一个靶子上训练,我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陈浩泉于2010年被选为广东省残疾人射箭队队员,并作为广东省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参加多场赛事,多次获得奖项和荣誉证书。2011年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男子复合弓W2个人50米单轮赛第二名、双轮赛第一名、男子复合弓团体赛第一名,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男子个人复合弓公开级淘汰赛第三名、男子复合弓团体淘汰赛第三名。

训练之余,陈敏仪与陈浩泉还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并担任“石龙镇健康促进宣传大使”,向广大市民宣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
谈及未来,陈敏仪表示,接下来会全力备战2024年巴黎残奥会,以及广东作为东道主的重要赛事——2025年全运会,继续为国家、广东以及家乡东莞争取更多荣誉。
奋斗十余载,陈敏仪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从不服输、突破自我、奋勇争先的石龙精神,凭着坚持和拼搏,书写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华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