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祖蓝来“打卡”
日前,祖籍东莞的艺人王祖蓝来莞城拍摄节目,走访打卡莞城的特色美食和体验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来到莞城?莞城有哪些吃喝玩乐好去处?来跟着王祖蓝一起“打卡”吧。
■总能有一样食物让你停下脚步
振华路
莞城人情怀代名词
振华路,一条与东莞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的街道。在很多人眼中振华路不单单只是一条简单的街道,它更是莞城人情怀的代名词。
中山餐馆已在莞城立足38个年头历经两代莞城人。他家的“莞城脆皮烧鹅制作技艺”入选了市级非遗项目,酥脆的烧鹅皮又有谁能拒绝呢?
蚊香厂豆腐花的创始人丁婆婆原来是蚊香厂的职工,1985年退休后就在厂门口开起了这档豆腐花,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坚持纯手工制造,深受各年龄段街坊的喜爱。
老莞城饭店是莞城的老字号,据说是源于1906年的禄源楼。店里的蒸双丸、五柳炸蛋、鹅肠、腊肉煲仔饭以及手工自制的蛋卷、粽子等特色美食都很值得尝试。
■历史文化街区
旨亭街
萃聚东莞历史文化菁华
在莞城有一条萃聚东莞历史文化菁华的街道——旨亭街,这里曾居住着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容氏。
容庚,东莞莞城人,原名肇庚,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倡导成立我国第一个考古学组织——考古学社,著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30余种著作,其中《金文编》为我国第一部专科性的金文大字典;《商周彝器通考》被誉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之作,为考古学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从“容庚故居”走出去的,不仅有古文字学大家容庚,还有明代思想史研究权威容肇祖、著名金石目录学家容媛;从旨亭街走出去的,也不仅有“容门三杰”,还有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邓白、地理学家吴壮达等知名学人。他们对文化、艺术、学术、医术等的不懈追求,共同谱就了旨亭街独一无二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
■东莞千角灯
东莞千角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文化周末剧场外,有一盏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东莞千角灯)代表性传承人张树褀和他的徒弟、家人们一起制作而成的千角灯。
东莞千角灯,是一盏承载着千百年传承的中国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代代人的情感传承和文化代表。它采用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由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因为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
千角灯的体积庞大、制作复杂,技艺要求又很高,从元初开始,赵家每十年才制作一盏新灯,每次制作耗时10月之久。
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有“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寓意。每年春节,观看千角灯祈求添丁成了莞城一大风俗。
新光明市场夜市
街坊们心中的夜市第一名
新光明市场夜市的前身是运河旁的振华路夜市,街坊晚饭后在这里散步游玩,商家便在人流汇集处摆摊,这就是最早的光明市场夜市。
而如今,光明市场夜市经过了三迁地址,但是依旧是街坊们心中的夜市第一名。在这里你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半台手推车“起家”的桃子大叔、每一天都在排长龙的唐氏秘制烤鸡翅、用豆浆做的绵绵冰、想起就让人流口水的牛杂等等。
“便、靓、正”是大多数街坊对它的评价,无论是下班路过还是饭后散步都无一幸免,在这里总能有一样食物让你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