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中医药【三等奖·初中组】丨老村深处枇杷香
东莞+ 2023-10-14 07:55:00

我又站在了老村的门口,走在青石小巷里,走到小老村的最深处。一栋老旧的房子映入眼帘。一缕药香悄悄钻进鼻翼,我闭上眼,从前记忆浮现在眼前,鼻间是那熟悉的枇杷香。

小时候我身子弱,总是咳嗽,市区里各大医院都有我的身影,吃药虽多,却成效甚微。

那年暑假,父母把我送到外公家,让身为中医的外公来调理我的身子。外公站在老旧的门前迎接我们,爸妈聊了几句后,外公就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进院子。一阵微风袭来,风裹挟着药香涌入鼻腔,掠过我苦涩的喉咙,却被喉咙深处的痰挡住了去路。我忍不住咳嗽起来,外公握着我的手紧了几分,扭头看着我发白的嘴唇,眼里满是心疼。他带我走进药房,里面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药香草香,好似整个人都浸泡了在一个巨大的药缸子里。

外公端来一碗深棕色的药,热气晃晃悠悠的冒出来,外公拿着勺子搅动着碗里的药,深惊色的药像一个巨大的沼泽,仿佛要把我吞噬。见我满脸抗拒,外公轻声道:“乖,这里面有你最爱吃的枇杷哦。”我一听有枇杷,两眼放光,两三口就把药了下去。可随之而来的不是那熟悉的批杷的香甜,反倒像是吃了二百斤没熟透的李子和一碗炒糊的苦瓜炒蛋,苦涩顷刻间霸占了我的味蕾。

“有没有感觉喉咙舒服点儿?”外公带着笑意问我,这时才惊觉喉咙里常期不走的痰竟已被一碗难喝的药冲刷干净。真神气!我高兴坏了。外公眉眼的笑意更深了,他从身后变魔法般拿出一个枇杷,剥开,放进我嘴里,甜甜的汁水在我嘴里化开,软糯的果肉带走了苦涩,润了我长期干涩的喉咙。

随后,外公带着我进了他口中的秘密天地,说是“秘密天地”,实际上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厨灶上面摆了几个陈旧的锅,还有一个生火的炉子,厨灶旁是两排大柜子,排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盒子,每个盒子上方都有泛黄的小纸片,有些字都糊成一片了。厨灶的另一边,是一个巨大的书柜,里面整整齐齐的摆着有关中药的书籍,几乎每本书的边边角角都有折皱,有些书的封页还有黄点儿……

外公娴熟的从不同的盒子拿出了奇形怪状的叶子,它皱巴巴的,周围还有一圈形状不一样的锯齿,低头闻闻叶子,瞬间那种熟悉的清香扑面而来,“这是批杷叶!”外公赞许地点点头:“你刚刚喝的药里就有批把叶哦,它可是镇咳,祛疾的好帮手!”我心想以前吃枇杷都是直接把叶子丢掉,没想到这小小的叶子竟有这么大的功效。我对这些神奇的药草瞬间就提起了兴趣。

之后的日子,我依旧每天都会喝中药,喝完后外公也依旧会拿出一个枇杷奖励我,不同的是我不再嫌那碗棕色的药苦,反倒喜欢上了那种苦,那种奇特的苦。渐渐地,我不再经常咳嗽,喉咙也变得舒畅。而我,伴着外公的熏陶,也愈发喜爱这些可爱的药草了,不仅能够识别出枇杷的药草香味儿,也能认出不少其他药草呢!这些药草,无论是对久病未愈的人们,还是孜孜陪伴的亲人,都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这也难怪中药能够跨越千年,依旧充满活力向着前方蓬勃发展哩!真不愧为我国国粹之一!

中药,谓之草本,又称“药石”。药,方药也;石,砭石也,皆所以治病。中药溯源有神农尝百草,有李时诊《本草纲目》,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的经验,经过一代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扬,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我也相信,中医药不会止步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甚至超越西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充实美好的时光总是飞快流逝,暑假悄然离去,爸妈接我回家。走前,外公又递给我一个枇杷,带着叶香,放入口中,仍是那熟悉的口感。走出老村,那枇杷香还飘在身旁,风一吹,散了,但扎在心中的那缕香,还久久没有散去……

文字:王宣又(东莞市南城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