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民营企业家日|孕育孵化,东莞民营经济如何从无到有?
东莞+ 2023-10-13 10:49:08

在东莞日报连续推出的“聚焦东莞民营企业家日”系列报道中,我们提到,东莞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日新月异、势如破竹的四个发展阶段。其中,从无到有的孕育孵化阶段,既是东莞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又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1979年到1989年,东莞主要引进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方式的外资经济。外资经济的率先发展,带动起配套基础设施等物业建设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初步发展,同时也为东莞民营经济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也正是在此阶段,东莞民营经济得到孕育孵化、生根发芽。

萌芽:

“三来一补”为东莞民营经济埋下“发展种子”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78年7月6日,或许常人看来这是一个并不特别的日子。然而对于广东、福建两省来说却意义非凡。这一天,国务院特别对这两省制定了《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企业补偿办法试行条例》(“22号文件”)。1978年9月,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虎门成立,自此打开了东莞外向型经济发展序幕。

1979年,国家恢复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对工商企业进行登记管理,同年2月召开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正式提出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一个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正式文件,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转发各地,拉开了从国家政策层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序幕。

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若干政策暂行规定》,明确只要愿意从事个体经营,政府就可以发给营业执照,在注册资本、场地管理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要求。该政策的出台为广大返城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富余人员从事个体工商业创造了条件。

当时的东莞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企业基本为空白。“三来一补”企业的进入,国家和省层面政策的放宽,一批有眼光、有胆识的东莞个体户开始从事经营活动,另一些人则通过打工获取技术和资金,这是东莞民营经济的萌芽期。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979年年底,东莞的来料加工企业已有140家,对外加工签订协议205宗,全年加工费234万美元,净收外汇218万美元。此后不久,东莞便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基地,大批个体户从中孕育而生,为后来转型为民营企业奠定了基础。

生根:

“个体小老板”开始向“私营大老板”转型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同年4月,“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写入宪法。6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经济首次确定了法律地位,理论和制度的突破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法地位的正式确立,我国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了个体工商户自行调整、私营企业起步发展的新阶段。东莞充分利用自身独特地缘优势,借鉴港、澳、台资企业“前店后厂”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分工模式,对个体私营经济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其向生产型、外向型发展。

“三来一补”经济为东莞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资本积累、技术、市场营销渠道和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东莞人在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边干边学”形成了强烈的创业冲动。于是,借着广东省工商局正式开放私营企业登记的契机,一大批首期成功的“个体小老板”开始向“私营大老板”转型。

借着这股春风,不少东莞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光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1983年始创的光大实业总公司,至今已成为一家多元化、多产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再如1984年,嘉宏集团正式创立,后来发展为以产业开发、资产运营、教育科技、生物制药、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民营企业集团。1986年,龙泉集团董事长张佛恩创立龙泉宾馆酒店,大胆引进香港酒店经营模式,拉开了“龙泉系”的辉煌历程。1988年,黄建平的东莞创立东莞市建筑装饰材料厂(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前身),发展至今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东莞民营经济扎根在它的出生地,迅速成长,枝繁叶茂。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东莞民营经济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20世纪90年代,东莞民营经济进入“从有到优”的“崛起十年”,敬请继续关注东莞日报“聚焦东莞民营企业家”系列报道。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记者 聂伟 图片:东莞图库/陈栋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