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虎门TOD方案设计师:除了更加高大上,“新虎门站”如何改变城市与人
东莞+ 2023-10-07 15:46:53

这个国庆,崭新的虎门站在社交媒体上格外受人关注。新站房于9月26日正式启用后不久,就迎来了中秋、国庆的超强客流,当人们看到这熟悉又陌生的虎门站时,一时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虎门站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一些视频的评论区下,也有网友对过去的虎门站表达了怀恋。“原来的虎门站虽然看上去差了点,但是进站只要5分钟。”“以后不敢踩着点了,要提前半小时到站了。”

改造后的虎门站,变得更复杂了吗?除了让高铁站的旅客乘车体验更加舒适,计划投资240亿元打造的虎门TOD,还将给这座城市带来哪些改变?

东莞日报记者与虎门站TOD总体规划与站房扩建建筑设计主创、Aedas执行董事梁志华进行了专访。

▲虎门站大变样 aedas供图

丰富功能的同时保持简单

东莞日报:为什么要对虎门站做改造?

梁志华:2011年虎门站开通之后,第二年它的候车人数就已经超过了站房设计的可以容纳的人数了。这给乘客带来的候车体验是比较差的,在组织管理上也给轨道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后来随着东莞轨道2号线的开通和穗深城际的开通,也对整个虎门站的换乘等等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虎门站的扩建主要是解决乘客流量远远大于当初设计的容量这一个问题,还有增加相应的设施去实现更好的交通换乘。

▲2023年春运时期,拥挤的虎门站候车厅内人头攒动 记者 陈帆 摄

东莞日报:原来的虎门站虽然简陋,但它进站还是很方便快速的。您认为改造后的虎门站,丢失了其简单的一面吗?

梁志华:我觉得它进站快,是因为你到了门口,走两步就在一层可以直接进去候车了。但是它的换乘很不方便,例如我们出站之后,要去坐公交,或者是城际、地铁的换乘,要走一大圈才可以。它以前好像坐车特别简单,是因为他功能单一。如果你只是要去坐车,那可以很简单。但是只要它在发展,它的功能注定会更加丰富。

2011年,广深港城际开通,虎门站(高铁站)启用。

2016年,东莞轨道2号线开通,虎门火车站(地铁站)启用。

2019年,穗深城际开通,虎门北站(城轨站)启用。

虎门站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越发丰富了。

城市要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简单而拒绝发展,当然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让它在功能更丰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它的简单。

东莞日报:你们是如何使改造后的虎门站仍然保持它的简单性的?

梁志华:我们把这些所有的换乘都统一在换乘客厅里面,作为一个单向的选择,让市民都不需要怎么想,你一出站你跟着指示就可以走。其实我们现在的换乘线路,比原来要短很多,而且都是全天候的连接空间。

另外一个简单的特点就是,我们原来是在地面候车的,现在地面变成了这种公共交通的到达和落客区。以往乘客下车之后,其实要走一段才能进站,现在直接就在它站体的底下。

▲通过二层架空平台实现与地面道路人车分流 记者 陈帆 摄

▲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可以直接开到站体下 虎门太平 供图

在一个全天候覆盖的环境之内,坐扶梯上去二层,乘客就可以实现快速进站。我们不仅要强调进站的简单,还要强调便捷、舒适、安全。

▲新站房和旧站房数据对比

东莞日报:高铁站也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是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体现。你们是如何提升其形象的?

梁志华:我们的目标是要为虎门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都市地标,建筑形象要体现对虎门的美好祝愿。我们以“如虎添翼”的建筑隐喻来体现这样的构想。同时,南北站房扩建,展翅腾飞的造型可以遮挡高架站台,塑造更好的站城建筑界面。舒展的建筑形态,也是广场与换乘线路的顶盖,像展开的双翅为往来的乘客遮风挡雨。

“换乘客厅”or“换乘中心”?

东莞日报:地铁、铁路和城际轨道和周边道路是即成的设施,如何实现便捷的换乘?

梁志华:其实小站有小站的好处,因为所有的进出站以及占地面积它会比较紧凑一些,所以在实现无缝换乘当中,我们就在不同标高的高铁、城际和地铁之间,包括一层的公交设施当中(其实它是在4个不同的高度),设计了1个换乘客厅。换乘客厅是我们通过一个简洁的空间单动线转换,实现从地下的城际站厅到地面的公交车场站,二层的高铁站厅以及三层的地铁,这4个不同标高的公共交通设施,包括我们的社会车辆停车这些到达方式的便捷转换。

▲垂直动线换乘示意图 Aedas供图

▲换乘中心内部 虎门太平 供图

其实我们这个方案就是用了一个城市客厅来组织这种单一线性的一种换乘,就有别于我们传统高铁,东广场、西广场的区分。(传统的站场)这边是公交,那边是网约车,可能你都分不清两边站场的区别。所以,我们就用一个最简洁的方法,把复杂的交通都统一在一个空间里面,实现这种无缝的换乘。

东莞日报:您把它称作换乘客厅?一般我们把它称作换乘中心。

梁志华:如果是换乘中心的话,它就单纯的一个换乘的功能。但是为什么说换乘客厅,其实它里面有一定的配套设施,就是有一些商业,还有一些休息这些空间,来补充我们候车厅里面的一些设施。

因为我们原来设想的时候,虎门站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汇的节点。虽然我们将来会在虎门站周围做大规模的开发,例如我们10万平方米的Shopping Mall,但不见得所有人都有时间去逛商场或者怎么样,所以我们就在换乘中心里面增加了一些商业的配套的功能。虽然它规模会比较小一点,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除了交通换乘设施以外,我们这些商业的配套服务,还有旅客的引导问询等服务,可以完全在里面实现的。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设施。

(按照虎门站目前规定,乘客需在检票1小时前才被允许进入候车大厅。而在广州南站等大型车站,这个时间允许在2小时甚至更长。)

▲效果图:车站与周边开发无缝连接,市民有更多活动空间 Aedas 供图

虎门站持续进化

东莞日报:目前虎门站广深港高铁的发车频次已经达到高峰时期5分钟一趟了。虎门站的改造会因此提高它的上限吗?

梁志华:10年前它可能是半小时一班,现在5分钟就一班,对车站来说,要应对的高峰时期的客流和以往比已经不是一个能级了。你设想一下,如果它以后发车频次更高了,大家又都是提前半小时、1小时到,如果周边什么都没有的话,大家都只能挤到车站里面了,就算将来车站再扩大一倍,可能也满足不了需求。但是如果有个商场在旁边,旅客早到了的话可以吃个饭或者喝个咖啡,等到最后15分钟了再舒舒服服地进站。我觉得这对于乘客和车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

东莞日报:三线交会给虎门镇带来了巨大的客流,便捷了人员的流动,但也因此割裂了城市界面。虎门站的改造会改善这一现状吗?

梁志华:对,没错。现在很多铁路车站,尤其是地面站或者是地上站,不论铁路是以轨道或者高架的方式通过,都会割裂城市。

▲铁路轨道将城市界面分割 Aedas 供图

原来候车是在地面一层进行的。我们做了一个二层大板,用于旅客的进出站和市民的慢行,并把原来候车厅的功能都放在了二层;一层就变成了一个公交枢纽和公共停车的场所,汽车可以开到车站站体下方,实现人车分流。

在未来还会把二层大板向两侧延伸,陆陆续续会有商业配套入驻。还将连接周围的开发,实现南北两边的连接,起到缝合城市的作用。

(记者从施工方中铁四院获悉,虎门站的站房改造和周边配套建设按照工期计划将一直持续至2027年。)

▲虎门站与周边开发无缝连接流线示意图 Aedas 供图

东莞日报:虎门站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梁志华:其实现在大湾区都市圈的跨城通勤交往已经很密切了。比如现在虎门站广深港高铁5分钟一趟,已经接近于地铁、公交了。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做TOD综合开发,因为我们(虎门站)不是一个简单的枢纽,而是大湾区这些核心城市的始发地和目的地。我从这里出发,去深圳的某个核心,或者我从别的地方来到虎门谈什么事情,我就在车站周边谈,甚至我回家就就住在旁边的楼盘里面,这种的话就很方便了。你就会真正实现这种跨城通勤,这个才是最高效的。如果车站周边还是什么都没有,我还要找个摩托车去另外一个镇,你就失去那个意义了(浪费交通枢纽的价值)。

东莞日报:比如说,可以实现30分钟从广深港到达虎门站,10分钟出站,10分钟到附近大楼开会?

梁志华:对,你谈事的话,如果我是从这边过去,我可能约对方,咱们就在站旁边找个地方商量一下开个会,或者在酒店吃个饭。可能甚至有一些,公司就在旁边,就在我们的开发上盖的写字楼里面,我一出站我就到你公司了。可以达到这种效率的话。

东莞日报:我们刚才一直都在讨论虎门站的快的一面,还有慢的一面吗?

梁志华:对,虽然虎门站周边的城镇化已经是初具规模了,但其实旁边还是会有一些山山水水,我们打算把虎门站作为整个片区将来发展的一个核心和原点。

通过二层连廊可以无缝连接周边道路,我们也规划有绿轴可以到达东边的公园和周围山山水水。

还有一些生活配套,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建成的南边住宅配套,还有很多车站里面的一些商业开发等,也有很多让人停留的空间,享受生活的空间,让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可以停下来歇一歇。我们认为通过赋予它完整的配套,包括生活、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等等,使得虎门站不在单纯的是一个车水马龙的驿站,而是可以让人驻足停留,享受生活的一个空间。

东莞日报:东莞有四个火车站,但是都远离市中心。这些年开始流行起来站城一体化建设、在市中心设高铁站,比如今年确定了广深港第二高铁将在东莞市中心设站,这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新的趋势?

梁志华:过往搭建这些高铁网络的时候,为了快速建设,所以一般都会把这些站点设在城市的边缘位置。随着如今国家八横八纵的高铁网络已经搭建起来,城际网络更高效,必须把这些站设在中心城区里面。铁路的建设思路跟以前会有一些不一样。如今这种趋势很明显,高铁建设要从一个市中心到达另一个市中心,这样才是最高效的。

/延伸阅读/

市民点赞虎门站新站房

卡缦国际时装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虎门多年的服装企业,总经理叶晓军对虎门站的改造感到非常自豪。“可以说,这是虎门高铁站回归了东莞本该有的样子。”

叶晓军认为,东莞作为全国新一线城市,人口、经济“双万”城市,应该有这样一座高水平、充满科技感的高铁站,向八方来客展示东莞的经济实力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成果。

“我们经常有客商从全国各地过来,虎门高铁站是他们认识东莞的第一站,提升虎门站的形象,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十分重要。”

而改造后的虎门站,不只是在形象上有所提升,在周边道路也有了整体提升。比如站前北路,如今得益于站场内部道路和停车场的启用,已经告别了往日的拥堵,出站更加便捷。“这对我们接待客商,通行往来也很方便。”叶晓军说道。

国庆假期,记者多次来到虎门站探访。许多市民是第一次来到焕然一新的虎门站,纷纷拍照分享。

陈女士向记者介绍,自己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虎门站改造后的图片,就开始很期待国庆假期到虎门站体验一番。“车站比原来宽敞了很多,里面装修也很漂亮。”

陈女士表示,自己从小在东莞长大,去过许多个城市的高铁站,看到其他城市的高铁站高大漂亮,一直都只能暗暗羡慕。“现在我终于不用羡慕别人了。”陈女士说道。

而虎门站的改造,也使得整个进站流线发生了改变。原来大家需要在地面一层的桥底下进站候车,现在改为在二层平台候车,还启用了全新的换乘中心,这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原来我们大多数人都只需要在地面这个桥底下引导旅客就行了,现在地方大了,进站的路线也全都变了,就需要我们加大服务力量,在各处都安排志愿者,去引导服务好旅客。”虎门站志愿者沈友歧说道。

虎门志愿者协会虎门站负责人黄亚芬介绍,这个国庆假期,他们增派了许多志愿者,每天都有30多名志愿者在进站入口、候车大厅、换乘中心、公交车站、地下停车场等各处地方值守。

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沈友歧感觉很有意义。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虎门人,虎门高铁站的改造是虎门的大事,也是东莞的大事,我们肯定要全力服务好旅客,让大家开心地走,开开心心回来。”

▲虎门站志愿者沈友歧在引导盲人乘客上月台乘车 记者 高鹏飞 摄

文字:高鹏飞 图片:记者 陈帆 记者 高鹏飞 Aedas 虎门太平 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