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一度被认为是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和便利度的“晴雨表”,对于东莞而言,亦是如此。今年以来,东莞频繁上榜全国夜经济热门城市。
东莞上榜的原因是什么?初秋时分,东莞日报社几组年轻记者迎来了他们入行以来最愉快浪漫的“多巴胺”选题——打卡东莞“夜经济”,他们沉浸式地逛地摊、逛夜市,访市民、访商家,在人间烟火气中感受东莞这座“青春之城”的消费新活力。
在他们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东莞这座城市在夜间散发的热度和温度。原来,这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年轻城市,自带夜生活的发展“基因”。
烟火东莞,生生不息。然而,热闹的背后,我们沉下心思考,除了吃,夜间消费的机会还有哪些?靠“夜游”出圈,我们还要做什么?

▲灯光璀璨的东莞 记者 张村城 摄
逐渐升腾“烟火气”
夜市在东莞“遍地开花”
9月23日晚上,东莞首个古韵主题夜市在南城街道正式开放。集市各处悬挂着印着诗词的对联、飘逸的书法丝带,还有风筝、灯笼等中式元素点缀、连摆放的桌椅都是中式竹制的。在这里,除了满足你在夜市“吃吃吃”的口腹之欲外,还能在这里逛手串、发卡、穿戴甲等小物件,还有DIY绘画、套圈等小游戏可供娱乐。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夜市故事,在东莞,最深入人心的夜市莫过于三次搬迁的莞城新光明市场。
每当夜幕降临,摊主们便不约而同地推着流动摊位前往夜市,在各自“根据地”各就各位。蜜汁鸡翅包饭、榴莲飞饼、流心猪扒包、湛江烤生蚝……摊主们利索地使出“独门绝技”,等候路过的食客“脚下留人”。摊位边挂着的莞城老照片将东莞历史娓娓道来,让人不仅品尝到百味人生,还感受时光之河里的传承。
距离新光明市场不远处的万江鳒鱼洲文化创意园,如同一个顽童,同样也将睡眠拉上延长线。咖啡车和文创摊位在林荫小道上一字排开,闪烁的霓虹灯点亮了东江畔的夏夜。露天电影、歌手路演、文艺展览……丰富的活动目不暇接。鳒鱼洲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东莞早期的进出口基地和外贸企业集中区域。2019年开始了旧厂房改造盘活工作,华丽转身为“东莞文化新地标”。
市民服务中心、民盈·国贸城、嘉宏摩玛三座楼形成的“三角式”街区中,严先生一家三口的三个摊位正在开摊,烟火气升腾中一幅夜经济油画正徐徐上色。“我爸我妈的摊位负责实惠,我这里就主打潮流时尚,三个摊位其乐融融。”严先生的儿子笑着对记者说道。
流光溢彩的霓虹灯,特色集装箱店铺间弥漫着烧烤的香气,经典粤语歌《真的爱你》响起,东莞南城的联益村小吃一条街开始苏醒。“来了东莞三次,味觉总落在联益村,”三次出差东莞的梁先生说:“希望以后能有N次!”
在水乡麻涌,夜游华阳湖、(非遗)夜市灯光美食旅游文化节、潮玩啤酒音乐美食节等活动成为了当地发展“夜购”“夜食”经济形态的主力;在虎集小镇,集装箱、后尾厢、餐车纷纷“搬进”泳池旁的闲置场地,化身露营风夜市;在33小镇,艺术装置、主题市集为夜市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一根文创雪糕可以一扫夜晚的闷热……
近期,东莞市篮球中心集装箱街区项目成功在市发改局备案,这意味着东莞将新晋一个顶流夜市。这个顶流夜市就在东莞山姆会员店的对面、东莞银行篮球中心5号门旁边。据资料显示,该项目建筑面积约为6124平方米,后期将由168个集装箱打造而成。项目以“自然、运动、街头”为主题,在集装箱箱体上、街道路面上融入各式各样的篮球元素。
烟火东莞,生生不息。叮咚的订单声、热烈的攀谈声,将这座城市涂上一份热闹和活力的色彩,体现出东莞夜经济的独特魅力。酸甜苦辣的人间四味积聚在此,伴随着夜晚的微风,在空气中飘散,飘进每个食客心里,也飘进东莞的城市记忆里。

自带发展“基因”
东莞频繁上榜全国夜经济热门城市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夜间文旅消费各类业态均有好转,夜读、夜购、夜市、夜宿、夜宴、夜游、夜娱和夜展等业态相关商户夜间接待人次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夜游接待人次增长最快,为148.16%。从夜间营业收入看,上述业态相关商户营业收入均呈上升趋势,夜游相关商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最快,为333.16%。

东莞虽然没有类似的统计数据,但从近期各类夜经济榜单中,可以看到东莞夜经济的“江湖地位”——在今年8月公布的《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发布中,东莞和北上广深以及成都、重庆、西安、杭州、苏州等知名旅游城市成为夜经济繁荣度最Top的10座城市之一,进入榜单第一梯队。
同样,在美团5月发布的《2023年东莞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在2022年1月至12月的夜间经济时段(18:00至次日6:00)中,东莞夜间消费规模占比约49.83%(接近平台餐饮全天交易额的一半),同比增长13.62%,指数高达1175.3,在全省位列第3,彰显了东莞强大的消费力。
在7月支付宝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夜间消费交易额最高的10个城市,东莞同样上榜。
▲2023年中国夜经济繁荣度TOP100城市
东莞上榜的原因是什么?在记者的实地打卡走访中,我们粗略概括为以下几点:
商家们表示,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调整——今年以来,东莞优化了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据了解,今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了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方面,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
这项政策调整让夜市的摊主们直接拉长了做生意的时间。“今年夜间消费火热,周末持续到凌晨2点是常事。”上述在市民服务中心一家三口开了三个摊位的严先生说道。营业时间的加长,不仅意味着可以多做点生意,还可以让商家有充足的时间去搞创新——我们在打卡中发现,商家们对于夜间产品质量的保证与“花式”创新让人直呼“内卷”,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埋单”。

供给端给力,需求端同样表现出强劲的消费潜力。事实上,每当提起东莞的夜经济时,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与东莞的这个“标签”挂勾——作为一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年轻”城市,青春和活力藏在东莞的城市基因里。这是东莞夜经济蓬勃发展的根基。毕竟,青年群体和亲子家庭为单位的群体,是夜经济消费的“主力军”。夜经济增长潮中,Z世代“功不可没”。
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还需要一条桥梁、一双无形的手来为夜经济“添柴加火”——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东莞通过“乐购东莞”平台加大了“造节”的力度,策划了如松山湖开发者节、咖啡文化节这类消费IP,推出莞香印巷等夜间文旅消费空间,并于近日正式启动夜经济消费节,增加有效供给,持续挖掘新消费增长点。

业态多元
夜间消费的机会不只有夜宵
东莞的夜经济越发火旺,无论是媒体发布的夜市地图,市民朋友圈的各种打卡照,还是机构发布的东莞夜间经济繁荣指数,都是东莞夜经济热烈升腾的烟火气。
热闹的背后,我们沉下心思考,除了吃,夜间消费还有哪些机会?
饮食的确是夜间经济最典型的代表,但2023夜经济的增长,还有许多业态的支撑,他们都是商家共享夜经济增长的优质赛道。

我们来看看全国的情况——支付宝为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小微商家夜间消费成交额增速最快的场景,涉及文旅、休闲玩乐、车主服务、零售、餐饮、交通出行、便民生活等多个行业。其中,以乐园、景区为代表的文旅行业,以电影演出、社交直播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行业,为夜间小微经济贡献了最多的增长类目;而以服饰美妆、母婴为代表的零售,牢牢占据高速增长的前排。
支付宝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以来,淘宝夜间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90%,细看夜间成交额最高的商品,会发现它们几乎全部属于“自我犒劳型”商品。每一次消费行为的背后,都藏着消费者需求在时代下的变化,在人们注重为兴趣买单的当下,“兴趣消费”成为商家不能忽视的机会赛道。
也就是说,小微商家夜经济业态以“夜食”为起点,正在向“夜购”“夜娱”全面发展。
年轻一代不再满足“美食街”类夜游,沉浸式体验成为“夜文化”重要载体,高质量夜游活动并不只是摆几个摊位。更为重要的是,夜市更是正在塑造着一个地区的文旅形象,不但是区域的文旅消费高地,更是一座城市的闪亮招牌。
不可否认的是,莞式夜游仍与“出圈”有些距离,尤其是对标国内知名度更高、更具吸引力的例如长沙文和友、武汉江汉路、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等夜游目的地时。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品牌效应方面,东莞夜经济仍然有旺盛增长的空间。同时,东莞夜市虽多但散弱,特色虽有但不够鲜明,品牌建设才刚起步,所以缺乏对外吸引的体量和质量。
夜未央,人未散,烟火还在升腾。
这把火如何持续升腾?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东莞可以立足于市民、游客等多元主体需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打造城市独特IP,避免同质化发展。“联名、跨界等方式要运用起来,这样才能聚合多元业态,培育现代夜间消费业态新亮点。”朱丹蓬说道。另外,东莞也要积极构建“夜间+”和“+夜间”的融合发展模式。具体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打造特色鲜明、差异化明显的夜间休闲娱乐场所,如夜间购物中心、咖啡馆、酒吧、音乐剧、艺术主题展览等。
这需要从更高层面去谋划推动东莞夜市经济的发展壮大,引导规划夜市品牌的打造,筑造东莞的夜市“航母”。对于东莞而言,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的环境下,盘活城市商业活力不光是全面提振消费的现实需求,更是城市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