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9月6日起,我们推出《我为什么当老师》系列报道,一起听听他(她)们的“心里话”,展示新时代东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展现我镇教师队伍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风采,敬请垂注。
(一)
践行初心
筑梦教育
“从我踏上三尺讲台时候,我就立志要把我的青春与光热都奉献在这里。”
开学伊始,走进东晋实验学校,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曾小凤老师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曾小凤老师细述词、句、文章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增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认识。丰富的课程内容、互动性强的学习形式,让语文课充满了感染力与吸引力,让学生们耳目一新。曾老师说,高效课堂需要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曾老师从教12年以来,她坚持着“教·研·思·写”并进的方式,用爱与学生沟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她因材施教,严而有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充分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让阅读变“悦”读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表达、写作、想象等能力,让学生更加的自信。”
曾老师非常注重训练学生们的阅读技巧以及语言的输出能力。每每通过朗读,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之中身临其境般体验,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多年来, 曾老师热衷于阅读推广,是东莞市阅读推广人,常到图书馆、幼儿园、学校开展绘本教学,是东莞市优秀阅读指导老师,在校积极组织开展学校活动,培养出一批批热爱阅读的东晋学子。
(三)
以爱铸心
励志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名言在曾老师的心中深深扎根。曾老师作为一名14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不改从教初心,在实际教学中精益求精,秉承工匠精神,一直不断尝试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她坚守自己的初心,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在她的心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育人,然后是培养人才。
“首先要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学会思辨,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学生能力的发展、品德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曾小凤教育教学永远的追求。曾老师介绍:“像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多关注一些,设计一些他们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提问,课后作业可以分层设计,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曾老师的课堂中,她不仅传递着知识,更播撒着希望。她注重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积极寻找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法,她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创新,她所带的班级学风浓厚、成绩名列前茅。曾多次荣获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凭着对教学真诚和持久的挚爱,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学生 邱靓仪:“我对曾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有亲和力,看起来十分有学识,然后她平时辅导我们,就是稍微有一些严厉,但是他还是十分地追求完美,然后在教学方面也很严谨。”
(四)
精心钻研
引领先进
曾老师热爱教学教研,勇当“弄潮儿”。她把自我充电作为一种习惯,始终保持自律与学习的态度,加入各类名师工作室与其他优秀教育者交流,各渠道自主开展网络研修、听课、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重塑自己对教学、教材、学生的深刻理解.....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标、新理念,去年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进行了深入解读,以课标为引领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新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多年来,曾老师先后荣获东莞市小学语文“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东莞市道德与法制教学能手、东莞市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曾老师说,“教书育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倾注在有限的工作上,却能让学生们去续写无限的可能。12年从教生涯,弹指一挥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她以身作则、以爱为课本,以工匠精神为一生所求,她默默耕耘,而今育人得桃李满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