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出台路面内涝积水防御工作方案:路面出现30厘米以上积水,立即封路!
东莞+ 2023-09-06 12:57:04

暴雨黄色、橙色或红色预警发布后,预警影响区域的“三人小组”30分钟内到达内涝积水点。当路面出现30厘米以上积水时,交警部门将立即封路。

近日,东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路面内涝积水防御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切实加强对我市受暴雨、洪水等因素引发路面内涝积水灾害的预防、现场处置及其相关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每年定期更新并公布内涝积水点

根据《方案》,路面内涝积水点包括易涝点和积水点两类。市水务局在每年4月、7月及10月进行动态更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其中,易涝点是指道路或地面在近3年内至少发生2次(含)以上的水浸事件,对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且积水最大深度在20厘米(含)以上,积水时间在30分钟(含)以上,积水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

积水点是指道路或地面在近5年内发生1次(含)以上的水浸事件,对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或属于易受淹隧道、涵洞,且积水最大深度在15厘米(含)以上,积水时间在30分钟(含)以上。

由“三人小组”负责预防和现场处置工作

《方案》明确,由水务、城管、交警或水务、交通(公路)、交警等三个部门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易涝点、积水点的预防、现场处置及其相关管理工作,其中水务部门担任组长。《方案》同时也明确了水务、城管、交警、交通、应急、供电、气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

当气象部门发布黄色及以上暴雨预警信号后,预警影响区域的“三人小组”在30分钟内到达易涝点、积水点现场开展工作。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分为雨前准备、雨中值守、雨后善后三个阶段。

雨前准备主要包括疏通雨水管渠淤泥,打开雨水篦子(井盖),清扫路面和雨水篦子(井盖)上的落叶和垃圾,交警部门到易涝点、积水点在岗值班等。

雨中值守时主要做好排水口清理,视情况使用水泵排水,做好交通管理,及时开展应急救援等工作。其中,《方案》明确,当路面出现15厘米(含)以上积水时,交警现场指挥,疏导交通;原则上当路面出现30厘米或以上积水时,立即实施封路措施。

雨后,相关部门要清理道路积水,关闭雨水篦子(井盖),疏导交通,清理垃圾、树叶、倒伏树木等以及检查维修排水设施。

根据《方案》,对于未按时间、范围、人员等要求执行易涝点、积水点处置的,将对有关镇村、部门等进行通报批评或约谈。因未落实相关工作要求造成灾害事故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将视情追究有关责任。

文字:首席记者 林朝丰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