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2023东莞国际设计周、第50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博览会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幕。国内外名家具齐聚厚街、大咖云集、琳琅满目。7大展馆、5大IP主题展、65万平米展览面积、1000+家具品牌……东莞再次以一场盛大的展会吸引全球目光。家具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当今家具行业发展的潮流与前沿?随记者走进展会现场,听听他们的回答。
陈亮:家具出海,应考虑海外组装方式
“人们不断追求室内建筑装修的舒适,对于家具的高品质投资正在提升。而家具行业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天上午,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亮
陈亮认为,建筑与家具是相辅相成的双子行业,随着建筑行业对于可持续理念的贯彻,家具行业也将把这一理念融入自身的设计中,不断扩大内需。
东莞是外贸大市,家具产业是东莞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亮表示,在西方家具行业和设计行业先行一步的情况下,中国家具如何后来居上、存在何种困难,亦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家具出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其中,物流,就是家具出海中的一大痛点。”陈亮表示,许多家具出口依靠海运,速度较慢;若将家具在中国完成组装再销往国外,将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空间。
对此,陈亮希望家具企业重视家具配件,来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他认为,“家具不在国内组装,而是在海外进行自主装配,将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另外,家具行业的垂直细化分类,也是陈亮着重关注的领域。他特别提到老人对于家具存在特殊需求,如更坚固、更适用的扶手、避免老年夫妻之间相互影响睡眠的双人床设计风格。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都是家具企业需要考虑到的,而这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才能做到。“老年家具不是单纯的造型设计,也不是简单的材料模仿。家具设计师需要与人体工程学专家、室内设计师进行合作,展开广泛的产业链合作。”陈亮说。
方晓风:家具行业应加大基础研究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提出,虽然家具行业是传统行业,但是行业仍然要注重基础研究。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
“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坐的椅子,在业界就有企业一把椅子卖了60多年,成为畅销业界的网红椅子。其背后则是这把椅子的各种原创性设计,以及对材质、工艺等领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领先业界。基础研究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方晓风表示。
在方晓风看来,东莞目前有着诸多发展家具产业的优势。仅是厚街,便已聚集了超一千家、辐射家居产业上下游的企业,涵盖机械、材料、软装、配件以及成品家具、定制家居等多品类。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东莞在整个家居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撑角色。
此外,方晓风还对家具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家具设计要提供给人一种归属感,只有在归属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家的感觉,也才有‘家具’这样的概念,而对于归属感的塑造也可以回归学校,进行产学研融合。”方晓风表示。
方晓风从产业思维、导向、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出发,讲述了站在院校的立场上,该如何从实际出发促进家具产业产教融合。一是在教育过程中介入产业思维;二是在建立教育教学体系时明确面向产业的内容;三是对于教学师资队伍人才的建构要更加灵活开放;四是教学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具体的产品问题,而是要对家具产业模式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