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下午,“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宣传推介活动”在东莞迎宾馆国际会议中心迎宾厅举办。本次活动重点推介了空港中心项目现状、运作模式和项目亮点。
会议表示,空港中心是一条开放之路,这是全国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关境海空联运快速通道,横跨内地与香港两大关贸区,在硬件联通、软件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创新。
据介绍,以往内地出口货物经香港机场发往全球,需要先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再通过公路运输经深圳口岸后,运到香港机场货站,在香港机场货站进行安全检查后,按照一定的规格装到飞机的集装器上(俗称“打板”),最后再装载进飞机货仓里。空港中心正式运行后,内地出口货物可在空港中心“一站式”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完成航空安全检查和打板,通过海运直达香港机场装机、发往全球。
“项目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通过在东莞设立香港机场货站,将出口货物集拼、航空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功能延伸到内地,企业经香港机场进出口货物在空港中心就能实现‘直提’‘直装’,有效降低了两地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对接取得更大突破,切实提升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水平。”黄埔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王永俊说。
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承担空港中心监管任务,该关制定了空港中心海关监管作业流程,每个作业环节紧密联系,有机嵌入到航空物流操作中,实现“无感通关”。
沙田海关副关长陈灿文说:“我们为满足业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允许综保区的保税货物与区外非保税货物混拼出口,同时契合空运特点,实施海关检查前置,避免二次航空安检和打板。此外,海关支持跨境多式联运,助力将空港中心打造成货运枢纽,搭建宽广的海陆空联运进出口通道,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王永俊表示:“下一步,黄埔海关将在广东分署的指导下,继续加强粤港海关之间合作,积极与东莞市政府、香港机管局沟通协调,为企业提供便利的通关和优质的服务,为推进地方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海关监管模式简介】
按空港中心项目先导期计划,空港中心落户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内,按照海关相关规定设立为水路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具备国际空港的功能,遵循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一运输标准,以“ZTI”(东莞)为标识,作为“始发港”和“目的港”。
为支持项目高质量发展,海关着力优化监管服务,将空港中心与东莞港及其他场所协同联动、融合创新,在有效监管前提下,“量身”打造严密、安全、便捷的空港跨境监管模式,实现海关监管与航空物流一体化作业,为进出口货物畅通跨境运输新通道。概括来讲,主要有5个特点:
(一)允许进口先拆后报,满足交付需求。进口货物,除动植物产品、冷链运输商品等需要在东莞港实施检疫的货物外,允许其它货物自东莞港直接调拨进入空港中心拆板理货、并按照实际监管方式办理进口申报手续。满足空港中心作为航空运输“目的港”的货物交付需求。
(二)支持出口货物混拼出口,促进业务发展。发挥虎门综保区和东莞港的优势,允许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一般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等)混拼出口,简化通关手续,满足空港中心业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三)实施海关检查前置,契合空运特点。出口货物运抵空港中心后,海关在安检、打板前完成检查、放行手续,避免二次安检和打板,实现顺势监管。
(四)打造空港货运枢纽,辐射湾区腹地。利用陆运车检场、跨境电商监管场所等资源,支持一般贸易货物、市场采购货物、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等,在属地海关办理监管手续后,通过转关方式运抵空港中心,进行集拼、安检、打板,经东莞港海运出境,使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货物享受香港机场便利。
(五)支持跨境多式联运,打破时空限制。一般情况下,空港中心进出口货物以海空联运方式,在东莞港和香港机场之间跨境运输。同时,支持出口货物以陆空联运方式,采用“两地一锁”,通过深圳口岸转关出境,运抵香港机场,打造更加宽广的海陆空联运进出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