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莞新能源③| 东莞硅翔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长跑12年
东莞+ 2023-08-14 21:02:13

“我们是国内第一批从消费电子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在这个行业已经待了十多年了。”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翔公司”)投融资总监池林德向记者表示,2011年公司推出第一款纯电动汽车PACK加热膜的时候,彼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还不到一万台。

▲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今年7月,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发布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7倍、27.7%、57%。

这带动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刮起行业内的新风口。企业抢跑赛道,准备打造成为突破与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而位于东莞长安镇的硅翔公司早就已经在这条赛道上奔跑了十二年。

多年沉淀,技术领先才能领跑

走进硅翔公司位于长安镇的第二生产基地,摆放整齐的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行,每一台设备的数据被实时传达至数据中心,工作人员们围绕在数字看板前面,商讨优化产线的方法。

“除去少量的样品由人工制作以外,我们的工厂自动化水平达到了80%以上。”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生产出来的产品FPC柔性电路板被看做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神经系统”,起到实时监控单个电池温度、电压等数据。在关键时候,他可以以毫秒的速度切断电源,保护电池的电芯。

这是硅翔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其他的产品还有加热膜、隔热膜、FPC、CCS等,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从数据上显示,该公司的营业收入额从2020年的33672万元到2022年136951万元,两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超过300%的同比增长率,其背后的原因来自于长期的技术储备和东莞的强大产业链条。

“汽车的发展过程可以参考手机的发展过程,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也在进行这样的转变。”硅翔公司投融资总监池林德告诉记者,在很大的程度上,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是智能手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延伸。

而电子信息制造业恰好是东莞企业的主战场,也是东莞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地标。新能源的风口热门,确实给东莞企业带来了产业转型和突破的新机遇。

“争取到2025年底前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率先突破1000亿元规模,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这句话被写进《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的目标。风口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蓄力,准备迎着风口乘风直上。

基于技术优势和东莞强大的产业集群,如今的硅翔公司已经做到了电池加热、隔热、散热、信号采集等领域的全覆盖,拥有了超过2100名员工,60000平米的生产车间。

其产品更是通过了中创新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正力新能源、蜂巢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严苛标准,已经在风口中站稳脚跟。

持续发力,新产品新领域突破市场

“越来越多的企业调整结构,加入到新能源产业中,这势必会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池林德向记者表示。

今年3月份,前瞻企业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东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谱》,有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已有的汽车电子生产企业超过9000家,动力电池材料研发企业超过1500家,生产电容、动力电池PACK的企业均达到700家左右。

新能源赛道“卷”起来了,在这个竞争中,势必会优中选优,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东莞企业稳住风口。

“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发展迅猛的阶段,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逆水行舟,不进而退,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格局,硅翔公司的措施是不断加强技术能力,近三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12亿元,持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一步,针对市场,硅翔公司发布“三新战略”,从新产品、新领域和新市场等角度进行突破。

据悉,在新产品方面,该公司正在开发新能源电池液冷散热产品,在新领域方面布局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在新市场方面,公司正在和海外传统燃油车厂商对接,提供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文字:见习记者 陈章玮 记者 向连 图片:陈章玮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