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孩子容易发生溺水,家长们需警惕!
东莞+ 2023-07-17 16:41:06

高温席卷全国,在炎炎夏日,与水“亲密接触”成为每个孩子最热衷的事情,游泳、摸鱼、看海、漂流,孩子们的快乐总是与水有关。但乐极往往生悲,每年夏天都是溺水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

近日,市消防救援支队发出安全提示:正值盛夏,孩子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作为监护人,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私自下水玩耍,谨防孩子溺水事件发生。

暑期安全警钟长鸣,防溺水更是“必修课”。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约有5.6万人。预防孩子溺水,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每年暑假前,东莞各部门都会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醒中小学生不要参与野泳,如遇到溺水,要学会自救。

据了解,大部分的溺水事故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水库、河道、池塘等野外水域。一些水域表面看起来水深较浅,水流不快,但实际上水底情况复杂,往往是到了水中,人才发现危险。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时,该如何正确施救?首先应及时向周围的大人求助,并拨打110报警;其次可以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抛向落水者,让其攀扶或将其拖至岸边,拖拽救援时需伏地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救溺水者上岸后,迅速清理其口鼻中的污泥等,仰头抬颌开通气道,并拨打120;如果溺水者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停止应迅速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溺水者身着外套,需尽早脱下,湿衣服会带走身体热量,造成低温伤害。

不少人认为,自己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消防部门提醒,千万不能因为会游泳或水性好就放松警惕、盲目下水救人。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刺激或游泳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同时,要特别注意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为水缸、浴盆等家中蓄水容器,请监护人做好看护。

相关链接

一、溺水如何自救?

1.不熟悉水性如何自救?

除呼救外,采取仰卧位,双手交叉抱在脑后,头部上扬,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这样会使身体下沉更快。

一定要保持镇定,避免胡乱挣扎,利用自身浮力尽量让自己口鼻露出水面,保留体力,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被救援时间。

2.水中抽筋怎么办?

游泳时发生抽筋,要停止游动,先深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如果是大小腿抽筋,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如果是手指抽筋,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3.被水草缠住怎么自救?

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

二、遇到淹溺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盲目施救导致自己也陷入危险。

1.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更多的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

2.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3.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文字:记者 尹金钟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