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盛夏,莞邑大地产业脉动强劲,焕发勃勃生机。随着重大项目密集落户和开工建设,一场“夏季攻势”已然掀起。
东莞东部,火热升腾。6月19日上午,2023年横沥镇招商推介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动工仪式上,港奇、万晟、德鑫等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怡合达二期项目等12个项目同步动工,吹响了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大会战的“冲锋号”。
重大项目建设的活跃与生猛,折射出奋进横沥的拼劲。今年以来,横沥挺起制造业当家“硬脊梁”,特别是在第二季度,一个个基础设施工程相继落地,一批批新兴产业崛起发力,一项项民生项目有序推进,大家抓时间、赶进度、提效率,着力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项目建设全力拉满“进度条”,企业为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横沥和这个夏日一同火热起来!

投下了“信心票”
“3、2、1,正式动工!”6月19日上午,位于村尾、村头村约93亩的工业用地上,数台挖掘机挥舞“铁臂”,鸣响了“开工”号角——这是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简称“怡合达二期项目”)所在地,迈入智能制造新高地的关键。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横沥迈向智能制造新高地的强劲“引擎”。
其实,早在几年前,怡合达就与横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9年5月,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一期项目(怡合达一期项目)正式动工,并于2021年5月实现投产。抵住了疫情影响、全球投资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怡合达订单劲头满足,热火朝天忙生产。数据显示,怡合达2022年营业收入约25.15亿元,纳税约2.08亿元——更加坚定了在横沥发展的信心。
“在怡合达发展的关键时刻,横沥镇委、镇政府以宽广的胸怀和前瞻的眼光选择了我们,给予我们最实实在在的关心,对扎根横沥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为何青睐东莞、选择横沥,怡合达董事长金立国一席话道出了缘由,实实在在投下了“信任票”。
距离怡合达一期项目投产不到两年时间,怡合达又作出了增资扩产决定:在横沥再投资约11亿元,推动怡合达二期项目建设。众所周知,土地空间是发展制造业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增资扩产最有力的要素支撑。在百亩连片土地缺乏的情况下,横沥解决土地供应问题的迫切性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全力以赴为企业增资扩产搭桥铺路。横沥迅速收集怡合达周边各类集体土地信息,收储了一块约93亩且紧邻怡合达一期项目的工业用地。其中村尾村约54.72亩,村头村约38.57亩。
有了土地支撑还不够,向存量工业用地“要空间”,横沥“力挺”企业增资扩产。怡合达二期项目地块原容积率为2.0,土地利用率不高,单位产出有限,被征为国有工业用地后,横沥政府将容积率提升到3.0。
“2022年12月30日,顺利摘牌。”标志着怡合达智能制造供应链华南中心二期项目正式落地。在二期项目立项到动工建设,横沥的扶商工作一直“在线”。为缓解企业用地需求,横沥通过协商方式将3.8万平方米厂房租赁给怡合达,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这是怡合达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从项目筹备、选址、审批到招拍挂、建设动工,横沥党委政府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将政策、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让项目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对此,人力资源总监邵进明感触颇深。
从2019年落户至今,怡合达进而做大做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生产型升级为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华丽蜕变。伴随着越来越多资本、项目“抢滩”进驻,这无疑发出经济复苏向好的强烈信号,表明了横沥的区域价值潜力逐步释放。
发力“夏季攻势”
夏至已至,“最果断、最迅速、最有力的举措”“抓在建、抓竣工、抓投产”“保订单、争订单、拓市场”……这一组对仗工整地排比句,显示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成为横沥力拼二季度的主打战术。
得制造业者得天下。显然,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注定是产业转型升级必然路径。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结合内外需求、打通内外循环,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有助于提升横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横沥的工业转型升级的底气从何而来?一组数据便提供了有力佐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9家,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37家,税收超千万工业企业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瞪羚企业8家……
“家底”厚起来,制造业才能优起来。截至目前,横沥共有重大项目34个,总投资86.5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4个,总投资约65.67亿元;预备项目10个,总投资约20.92亿元。这些项目涉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光电等多个领域,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高,将为横沥进一步补链延链、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制造业高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内涵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夏雷一响,气势恢宏。盛夏之时,港奇电子、东长、万晟包装制品、幻月动漫模型等众多企业纷纷追加投资、扩展新项目,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声势如雷,掀起新一轮“大招商”热潮;对外,满满诚意,换来企业与横沥的“双向奔赴”。镇领导率队“走出去”,把好项目“请进来”,招商格局更开阔、营商环境更优化、产业生态更完整的横沥,正在赢得更多企业的青睐。

投资横沥好在哪,且听企业家深情“告白”——
“横沥是仙津的发家之地,在这里开拓增资扩产项目,是企业最有把握且最熟悉的道路。未来,仙津将优化产能布局,助力横沥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广东仙津保健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志华如是说。
东莞市旭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阳平则认为,横沥拥有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链,具备将各种产品设计迅速转化为成熟制程并实现大规模制造的能力。
一边是项目不断落户、动工,一边是企业陆续投产、壮大……在横沥这块产业新高地,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政企续写“精彩”
站在X195横沥段主干道上,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来自广深等地车牌的商务车越来越多,客商的身影穿梭于各大企业和产业园区。
横沥,确实“热起来”了。
2023年年初,我市吹响了“大招商”号角。在“制造业当家”这个课题上,横沥迈开“两条腿”,积极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作为模具名镇,也是省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全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模具),横沥积极开辟新兴产业新赛道,构建形成模具、电子、光电“一柱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七成。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如何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使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横沥镇党委书记叶效怀在多个场合提及,横沥并没有将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采取“招育并举”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瞄准新一代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光电等战略新兴产业,靶向招商,培育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打造新增长极。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城市和企业家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这既是过去横沥和企业家的关系,也是如今的关系,不仅对企业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也有着务实的精准帮扶、靠前服务。
环境好不好,政务服务能力强不强、效率高不高,企业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为此,横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各种要素资源配置及时到位,为项目快速审批落地见效提供支撑。
比如全面实行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镇党政主要领导充当“首席服务官”,协同职能部门破解预备项目用地指标、土地调规、土地征收等制约项目落地因素;又如以“摘牌即动工”为目标,并联推进项目效益审查、规划调整、征地供地、方案设计、施工报建等关键环节,力争优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

为深化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增资扩产项目快速落地,横沥着力于提升政务服务的末端执行力。横沥政务服务中心于今年初牵头成立了莞家代办服务团队,实现项目建设从立项至竣工验收代办服务全覆盖,为企业画出项目申报最优路径,全力支撑重大产业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
总投资2亿元的仙津张坑村增资扩产项目是横沥镇2023年意向重大项目之一,也是第一家发出代办请求的企业。当前,横沥镇莞家代办团队已介入招拍挂环节,接下来将为企业提供政策和流程咨询、业务指导、事项代办、跟踪协调等服务。
要知道,区域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引进了多少高新企业,更在于人才的争夺。只有留住了人,才能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提升城市品质。用“精雕细琢”成就“精美之城”,横沥是这样做的:扶持政策上,优化《横沥镇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每年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培优扶强发展;城市品质上,全力融入全市大交通规划,加快对接从莞、番莞、环莞等高快速路,推进禾田路、从莞高速连接线及桃园路延伸线建设;空间要素上,加紧打造1768亩“横沥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园”,力争年内动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公共配套上,推出127套雍景湾人才公寓,建设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医养结合”康养中心。
城市的长远繁荣离不开企业的蓬勃发展。站在新征程上,横沥正呼唤着广大企业家在这片热土上相互成长、相互成就,续写政企同心共荣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