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3年广东夏季高考顺利开考,试题有什么新特点?广东高考语文使用全国新课标I卷,其作文试题以“故事的力量”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素材思考写作。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王玉楼认为,作文题言语简洁准确,考查学生辨析关键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内容则与生活情境有关,人人有话说、处处有方向,能够激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作文试题以‘故事的力量’为话题,要求考生‘联想与思考’,主题明确,指令清晰,材料也提供了‘讲故事’的日常情形与重要宏旨,供考生参考。”王玉楼表示,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如何理解“故事的力量”,都是很好的写作角度。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认为,今年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于作文试题,考生可以联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作文试题十分开放,内容选材无所不包,古今中外的故事皆可纳入。”广州市铁一中学高级教师曹成分析,试题强调开放性,既是关注考生语文学习的内功,注重考查学生积累、运用、思考的基本功,也是引导一线教学重心要放在核心素养提升上。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还认为,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强调语文实践,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
其中,第17题(3)小题设置真实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古代名句的应用,答案并不唯一,填入的内容只要符合设定场景即可,不仅考查学生是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篇,而且考查能否学以致用,将背诵的名句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利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曹成认为,试题也体现了求变求新的特点,比如选择题中的断句题采用了更有区分度的“8选3”模式;语用题除补写题不变外,其他4道题分别为改病句、标点、叠词(修辞轮换)、词语的语境义;文言文文本材料由沿用多年的单一传记变为两则议论型组合文段,即《韩非子》和《孔丛子》。
“今年整体体现创新性、开放性,且难度未有大变化。”曹成说。
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者解读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
故事千万种,适合自己的只有数种
“作文材料的重点落在当下国家提倡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因此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说。
彭玉平认为,对世界当然要讲好中国故事,对国人自身而言,讲好故事也是提升一个人的交流能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调整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种重要方式。简单来说,好的故事既可以提升民族和国家形象,也可以提升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
“‘好的故事’的价值和意义,在给出的材料中至少分四个方面表述出来了。”在彭玉平看来,我们要探究什么才是好的故事?什么才是贴近自身能触动自己灵魂和智慧的故事?什么才是对自己未来可能产生深刻影响的故事?什么才是代表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故事?
彭玉平认为,产生意义的前提是“好的故事”。所谓好的故事,在内容上应该是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秩序,并在法律、制度以及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所产生的故事。故事具有历史性、国别性和民族性,这是区别是不是好故事的依据所在。“当然,好的故事还必须具有情节的曲折、语言的优美、审美的愉悦等,必须有悬念、有美感、有趣味。”
“故事千万种,适合自己的往往只有数种。”彭玉平说,好的故事各有背景、各有精神和趣味追求。不是所有好的故事都需要你去一试身手,如果不加选择,可能乱了你的人生方寸和阵脚。所以能选择切合自己现实和心志的好故事,作为自己人生的基本方向,才称得上是一个智者,只有智者才能把握力量的方向。
彭玉平进一步解释道,好的故事要产生真正的力量,还需要自己具有强大的调适能力和创造能力。故事的作用和意义永远是相对的。没有一个故事可以在你身上完全重复,可以重复的往往只是部分情节或精神意义,所以选择只是第一步,切合自身情况,在好故事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精彩人生,才是好故事能发挥的力量。“个人是如此,民族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
今年高考作文是写叙事文的难遇之机
“紧扣热点,题目简单,下笔随意,出彩就难。”提起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写作学会理事朱志刚说,总体而言,历年高考作文大多偏向于思辨性的议论文写作,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紧扣“好故事”,是高考作文可写故事能写故事的叙事文写作的难遇之机,“但能否真正写出好故事,还是挺难的。”
朱志刚认为,此次高考作文的阅读材料,无疑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实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大背景下产生。对于广东而言,自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以来,“讲好广东故事”也成为广东人民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作文题紧扣了发展热点。”朱志刚说。
朱志刚分析称,作文给出的阅读材料,无论是语言还是句式,都特别简洁,通俗易懂,逻辑关系特别清楚。材料只有一句话,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和一个短的结论句构成。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说的是“好故事”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个人、他人和民族国家,结论是“故事是有力量的”。
在朱志刚看来,阅读材料本身就是一篇议论性文章的摘要版,完成作文直接可以通过扩充方式实现,难度不大。材料的关键词是“故事”,即使是紧扣“故事”本身写一则叙事性文体的故事,对于考生而言也并非难事。
“然而,下笔随意,出彩就难。”朱志刚说,因为题目容易,可能会导致相当多的考生非常草率地提笔就写。这样未经精心构思的文章,可能会流于大众化,拿不到高分。“好文章需要深思熟虑,越是貌似简单的写作,越是考量写作者水平,越需小心谨慎。”
朱志刚认为,从阅读材料理解出的主题显而易见,所以考生需要在文章的语言、选材和结构方面多下功夫。譬如能体现语言能力的遣词造句、修辞方法,材料的新颖性、真情实感尤其是细节凸显,长短段落搭配和详写略写的结构变化。“这些写作的基本功此刻就显得更为重要,需要更多思考,才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