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工作室|“东莞记忆”,焕醒莞城!
东莞+ 2023-06-06 21:27:09

站在莞城迎恩门城楼前,轻抚城门沧桑的外墙,仿佛能感觉到历史的温度。

6月6日,这里再次全城瞩目: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此举行,标志着“东莞记忆”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凝聚了几代东莞人的期盼指日可待。

古老的土地如何滋养日新月异的城市?历史的沉淀如何让城市与众不同?当前,东莞以深度城市化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东莞记忆”这一重大项目,系统活化莞城、重塑莞城、振兴莞城,让老城焕发新活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重塑”,不仅仅一个街道,也是“双万之城”东莞阔步向前的信心与决心。

▲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留住记忆,民心所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城市工作及文化强市的根本遵循,每一句都非常契合东莞的实际。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已经走过了初级城市化的阶段,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亟需找到与“双万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发展新路径。客观地说,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东莞在城市面貌和城市形态方面存在短板,尤其是东莞的镇村“城乡混杂、亦城亦乡”,城中村、半城中村、传统农村和老旧村共存等问题都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

▲从空中俯瞰莞城迎恩门城楼 (张顺祥 摄)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以超常规、高标准的力度推动城市建设工作,重点深耕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良性互动实现双向奔赴,呈现出经济总部集聚、商贸物流兴盛、休闲空间众多、生态环境优美的中心城区应有之底蕴,也顺应了东莞人多年的期盼,体现了民心所向。比如,随着市民服务中心、民盈·国贸中心、汇一城、环球经贸中心等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东莞国际商务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建筑和商圈正在乘势而起,城市扩容升级的格局逐渐显现;又比如,每到节假日等重要节点,东莞先后推出东莞中心公园等项目,中心公园于五一前开园,5天假期吸引10多万人次游玩,景观打造和互动体验广受好评。

5月12日,东莞召开以深度城市化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部署深度城市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每个阶段确定几项重点工作,每年建设几个标志性项目,推动城市化不断往纵深发展,为东莞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迎恩门前锣鼓鸣,凤凰台上金鸡叫。6月6日,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一员,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莞城举行,标志着“东莞记忆”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效果图

开工仪式现场,没有大型钩机轰鸣开挖的场面,因为“东莞记忆”项目以“重塑千年古城生命力,打造多元共生的活力引擎、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街区典范”总定位目标,采用“微改造”的改造方式,打造集居住、文化、商业、旅游、创意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共生型历史文化综合社区,是东莞第一个街区型“修旧如旧”的项目。

“微改造”“修旧如旧”等这些细节背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殷殷嘱托的东莞实践。

老城不老,向新出发

千年莞城,因水而生,滨水而兴,始于唐宋,繁盛至今。

岁月沧桑,明清以来的城市脉络依稀可见,是山环水绕的传统选址建城范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格局延续至今,是岭南商业城镇的发展典型。然而,作为岭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东莞县城所在地,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的冲洗,和世界上其他老城、老街区一样,莞城从东莞的亮点和高光地区,逐渐成为一个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建筑形态过去化的城区。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群策群力找到一条对老城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利用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千年莞城文脉永续流传,再现昔日辉煌。这其中,由市主要领导谋划推动,多次研究推敲并拍板决策,各部门和莞城以及相关镇街共同协作配合,代建单位东莞万科集合了万科集团所有的设计资源作为专业支撑,还有莞城的街坊、商户、市民以及来自市内外乃至全球的专家学者,大家全程热情的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因此这个项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迎恩门城墙纪念公园效果图

那么,“东莞记忆”项目,对于莞城意味着什么?

对此,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告诉政知君,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作为老城区,莞城是东莞的“根”和“魂”,拥有新兴城区无法复制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体现东莞城市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符号,是东莞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打造湾区现代都市、推动莞邑文化复兴的核心载体。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肌理。“东莞记忆”项目的核心区域位于莞城历史资源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片区,是大湾区城市群中古城肌理保存完整、边界清晰、体量适当的古城代表,承载着东莞人的记忆。该项目首开区的动工建设,意味着莞城聚焦高质量发展,依托空间资源的有机更新、历史记忆的传承活化、新兴产业的更迭转化,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莞城样板”已经迈入加速期和攻坚期。

待项目建成后,莞城将有效活化保护历史街区,塑造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东莞地方特色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城镇风貌,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乡愁,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同时,也将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打造城市景观新地标、产业发展新载体、宜居生活新社区,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吸引企业总部和高端商业回流,带动优秀青年到莞城就业创业,促进产城人深度融合,进而增强莞城乃至我市对全省各地的影响力、吸引力。

据了解,“东莞记忆”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其中首开区总投资约为13.3亿元,改造用地规模约26公顷,涉及改造、整治建筑面积约8.6万㎡,包括迎恩门城墙纪念公园、莞城桥—振华路步行综合提升、F型街区改造、珊洲河滨水文化带活化、和园文化展示区建设、道路改造工程、F型街区周边环境提升、整体市政改造项目等。

▲大西路与阮涌路交界处改造效果图

“西城楼外,振华路大西路商贸繁华;珊洲河畔,中兴路阮涌路水脉流长。”这是以前莞城繁盛的生动写照。岁月流转,迈入新时代,繁华老城如何历久弥新?如何让历史在空间里重现,让乡愁在日常中唤醒?

作为代建企业,万科南方区域事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孙嘉表示,对于万科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代建代运营项目,这是在东莞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是东莞人民的重托和期盼。万科十分荣幸,也很有信心。

荣幸的是,东莞是千年古邑,特别是莞城,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宝藏值得发掘。万科能够在旧城改造、文旅规划、业态引入、运营管理等方面深度参与东莞的改变、延续东莞的记忆,与有荣焉。有信心的是,万科团队在过去几年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福州烟台山等项目,都已经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改造典范,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年客流量达到千万人次,营业额超亿元,做到了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万科在东莞20年的成长,得益于城市的发展、领导的支持和人民的厚爱,为此,万科将“东莞记忆”项目视为回馈社会、为城市作贡献的最好机会,将以“绣花功夫”重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肌理,融入当代生活方式,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颜值、有生活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东莞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老城不老,向新出发。

踏上“重塑”老城之路,未来的莞城不仅是历史的怀念,它会是干净整洁的、生态绿色的、欣欣向荣的、安居乐业的。老城的振兴也不是商业的道具,而是老人的家园,青年的乐土,真实的生活,诚实而愉快。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陈帆 东莞图库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