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五外联动”这个名词频繁登上省市各重大会议中。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今年1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推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外包提质增效、外经优化布局、外智全球引才。农历新年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强调,坚持“五外联动”,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于东莞,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对全面提升这座外贸大市的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力,确保东莞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提出,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深化合作扩大开放。
据市商务局介绍,2023年,东莞将在外贸、外资、贸易通道等方面持续发力。到2025年,东莞“五外联动”形成协同运转体系,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基本建成。通过落实“五外联动”工作部署,全面提升东莞商务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东莞制造组团参展
政企合力拓商机稳外贸
5月13日上午8时许,临近初夏的东莞迎来一波冷空气,天空下起绵绵细雨。导航显示距离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还有几百米,马路上已经开始出现塞车。当天是第十三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的公众开放日。这是加博会史上规模最大,也是时隔三年首次全面恢复的线下展。
作为国内唯一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全国性展会,加博会从“初试锋芒”到“稳步快跑”,不仅探索出一条大型展会转型升级路径,更见证和培育了一批加工贸易企业的成长。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显现出了新气象:技术向“精”、品牌向“新”、内涵向“深”……东莞的加工制造从世界中来,也在以更丰富的面貌与方式到世界中去。
时间再往前一个月的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东莞企业依然组团参展,从参展企业数量就可窥探出莞企拼搏向上的心——全市共有285家企业参展,比疫情前最后一届线下展新增将近100家企业。
去年11月,东莞成立稳外贸专班,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组织了四波企业组团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参展,并成立广东规模最大的市级出国参展团奔赴迪拜抓订单。除“组团出海”外,东莞更以“代参展”方式为企业拓市场抓订单。
政企合力下,东莞外贸企业“走出去”更有信心。在东莞日报相关新闻报道的留言里,网友们充满正能量的评论也挤爆留言板:“东莞加油!”“看好东莞!”
2023年,政企合力抓订单将有plus版——东莞市商务局表示,仅2023年上半年,东莞便计划组织企业参加近50场境外展会。
事实上,在今年开春之后,东莞外贸便已经进入繁忙状态。许多外贸人的朋友圈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全球各地参加展会。有人还戏称:“不是在展会中,就是在来展会的路上。”
确实,今年3月以来,多场知名展会在东莞举办:广印展、名家居展、食博会、国际服装制鞋展……在东莞市外,还有海南消博会、深圳国际塑料展,甚至国外的日本东京礼品展。随着全球会展业进入“小阳春”,会展经济走进“春天里”,东莞企业纷纷组团在展会上“淘金”。
过去的2022年,在外需下降、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下,东莞外贸承压明显。然而,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风吹雨打,让这个外贸大市对海外市场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危机感”。不等不靠,先闯先试,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东莞人总能抓住一波又一波商机实现“突围”。
持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水平
“我们对在中国的发展很有信心。”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亚洲运营人力资源总监Tifi Alessandro对记者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眼镜制造商,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就在东莞。在东莞扎根了近20年,厂区面积不断扩大,员工也从最开始的一千人增长到如今的一万四千人。如今,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在不断增多,也在致力于将更高技术水平和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东莞。
港资企业得利钟表集团,在莞的几十年发展,也开辟出了新路径。融合国潮元素设计的东方古锁手镯表、让时间“开出花香”的东方花旦表、碳纤维合成材料制作而成的航天系列手表……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加博会上,得利钟表集团携手中国探月工程(CLEP),不仅打造了一个科技又梦幻的特装展位,还在展会上举行新品发布会。据介绍,得利钟表推出的全新SAGA SPACE航天系列手表,是世界上最薄的碳纤维手表,只有4.75毫米厚。
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得利钟表集团,都只是东莞万家外资企业发展的缩影之一。截至今年3月,东莞拥有超过1.38万家外资企业,其中港澳台资企业1.2万家,占全部外资企业的85%以上,这是东莞最大的底气。
对外开放是东莞最鲜明的底色和最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外贸一直都是东莞经济的底盘和最基本的色调,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最大的动力就是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外经贸是东莞经济的发家之本和当家之柱,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东莞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可以说,外资外贸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站在外资企业角度来看,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最主要的就是让“外企敢投”。针对外资企业的特性,东莞要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要素保障,提升对外经济交流,并抓好外资企业的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东莞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在东莞转型发展的每个阶段,东莞都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全力支持外资外贸发展。
在这种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支持下,在莞外资企业在莞根植性强。在莞投资外资企业中,超20年的港企980家、台企607家,超30年的港企76家、台企11家。据市外商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97.2%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计划将公司业务转移或离开东莞。
今年2月举行的全市商务大会也透露,东莞外资企业增资意愿加强——2022年,全市外资增资项目325宗,涉及合同外资76亿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7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全市制造业实际外资44亿元,占比为55.7%,占比超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一半。台湾投资逆势增长,2022年全市实际利用台资9.7亿元,同比增长18.2%。
东莞市赴港招商代表团拜访周大福集团,与新世界发展、周大福珠宝集团主席郑家纯进行了深入交流
“拳”力以赴不断深化合作扩大开放
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还需要一些中间的媒介,或者说是“超级联系人”。
4月23日上午,在东莞沙田的东莞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访问团一行40余人,考察“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下称“空港中心”)的运作情况。由于空港中心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有效降低两地运输时间、物流成本,促进了物流互联互通方面合作,该项目投入运作,意味着东莞、香港深化战略合作又迈向新台阶。
香港是东莞走出去、引进来的桥头堡,以及利用外资、发展外贸、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东莞希望未来能更好地对接香港、学习香港、服务香港,不断拓展莞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双万”城市东莞和“超级联系人”香港全方位合作态势已经形成。
空港中心对在莞企业而言,意味着东莞多了一个“香港机场”货运候机楼,货物可以“直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空港中心还将进一步融合莞港两地资源,促进莞港深度合作,两地在推进“香港研发+东莞转化”合作模式的同时,还将加强、探索经贸、金融、科教文卫等合作。
在内地恢复和香港全面通关后,如何进一步加强莞港合作,为东莞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提供支撑,成为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关注的话题。他表示,香港的角色正在转变,香港与珠三角及其它内地城市的往来联动正逐步进入以科技、产业、金融为核心的合作新模式。在此背景下,要通过莞港合作先行,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跟香港加强联系。
据市商务局局长张健良介绍,2023年,东莞将在外贸、外资、贸易通道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推进一批区域协同项目,稳规模、优结构,持续壮大外贸发展动能;强化企业服务,稳存量、扩增量,激发外资发展潜力;聚焦关键节点,构筑“海陆空”货物贸易大通道,拓展开放新方式。到2025年,东莞“五外联动”形成协同运转体系,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基本建成。通过落实“五外联动”工作部署,全面提升东莞商务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市台港澳事务局局长黄慧红在今年东莞“两会”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市台港澳事务局将以“五外联动”为中心,全力服务东莞大招商格局,全面深化莞台港澳交流合作。“一方面,发挥港澳特区政府机构、台港澳商协会的桥梁作用,力争在引进台港澳资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支持青创基地发展,打造台港澳人才宜居宜业家园。”黄慧红说。
今年全市商务会议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奋力推动全市“五外联动”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文聚表示,当前东莞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广大企业要充分看到东莞经济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加快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要借助现有的综合优势,为企业在莞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让外资敢投、敢干。广大企业、机构在东莞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未来可期。
4月5日,市商务局共组织45家企业赴日本东京,参加2023年日本礼赠品及广告营销展
记者观察
“五外联动”将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也明确要求,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五外联动”作为分会场议题之一,不但为落实落细相关会议精神引领方向,也为广东实现更大的开放吹响号角、鼓足信心。
省委、省政府作出“五外联动”的工作部署,为东莞的外向型经济敞开了机遇之门。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精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围绕发挥东莞链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突出优势,依托外贸规模,增强外资引力,补齐新业态短板,提升外经能级,集聚外智外脑,谋划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这也意味着,“五外联动”已经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高度,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
东莞提出,要谋划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全面提升东莞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力,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和水平,体现东莞担当、作出东莞贡献。
可以说,东莞对外经济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从原始的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更高台阶迈进。实行“五外联动”,通过五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合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对东莞来说,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东莞开放型经济发达,全市有超1.38万家外资企业,2022年外贸进出口近1.4万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对全面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力,确保我市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继续稳居全国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东莞的对外经济已经不仅限于简单的“引进来 走出去”,还在发展外贸、用好外资、做强外包、推进外经、引进外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施政经验,从原始的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更高台阶迈进。
数说
“五外联动”组合拳的基础与未来
外贸方面,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13926.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3.3%。
外资方面,截至2022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1.3万家,累计合同外资1044亿美元,累计实际外资829亿美元,2022年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1104宗,合同外资106亿元,实际外资79亿元。
外包方面,截至2022年,东莞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管理系统中登记在册的服务外包企业数达908家;2022年,全市新增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5%,新增执行金额16亿美元,同比增长9%。
外经方面,截至目前,东莞有500家企业开展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项目639个,中方投资额累计31.1亿美元,较2021年末增长6.4%。
东莞将发挥链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突出优势,精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确保东莞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外贸方面,着力稳规模优结构,发力新兴市场,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做强优势产品全球供应链。2023-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累计达到4.3万亿元。
外资方面,着力稳存量扩增量,争取对接一批国家和省重大外资项目,加快集聚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企业,鼓励国际资本参投“东莞制造”。2023-2025年,实际利用外资240亿元,引进30亿元以上外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千万美元外资项目超300宗,外资企业内销总额突破1.8万亿元。
外包方面,着力提质增效,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引导国际头部服务机构落地,着力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2023-2025年,全市服务外包规模累计达到600亿元。
外经方面,着力优化布局,高质量“走出去”,建设各类海外基地,拓展跨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2023-2025年,全市对外投资项目数增近200宗,对外投资项目布局实现五大洲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