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向未来·镇能量丨综述:镇街攀高向未来 赛龙夺锦勇争先
东莞+ 2023-05-31 10:57:39

在东坑镇,重大项目进展平稳快速;在虎门镇,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在长安镇,生态环境提档升级;在大朗镇,文化强镇建设强势推进……

莞邑大地,呈现出一幅跑马突围、赛龙夺锦的生动图景。

镇街兴,则东莞兴;镇街强,则东莞强。

今年上半年,东莞32个镇街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优。

——这是奋进的旋律。各镇街争分夺秒、大干快上,在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尖兵,全力拼经济、上项目,不断掀起多轮“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增效。

——这是时代的华章。各镇街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促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民生福祉实现更大进步,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行百里者半九十。

半年即将过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进入下半年,各镇街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锐意进取、躬身实干,奋战下半年,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同为东莞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提供强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上半年,东莞32个镇街争分夺秒、大干快上,在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尖兵。图为东莞赛龙舟 记者 郑志波 摄

经济建设

掀起多轮“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

位于东坑的东莞市博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其增资扩建的一期厂房进入收尾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该公司主打导热材料、绝缘材料等,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博恩复合材料副总经理刘国平介绍,一期新厂房预计在7月初投用,并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在东坑打造绿色环保智能化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发展总部经济。

今年上半年,省、市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掀起制造业当家大比拼的热潮。

放眼全国全省,东莞镇域经济实力强劲,28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19个镇入选全国百强镇,所有镇街GDP破百亿元,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各镇街积极响应省、市部署要求,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勇挑大梁,担起重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在万马奔腾当中,做到一马当先、力争步步领先。

勃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今年以来,各镇街迅速成立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大力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以“等不及、坐不住、慢不得”的姿态主动出击、精准招引优质项目,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各镇街以更大力度拓展优化产业空间,加快打造低成本高品质产业空间和现代化产业园区,以更充足的产业空间承载优质企业和项目,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大项目是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加速器”。

在东坑,该镇将重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行项目落地投产全流程服务机制,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推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换来的是普创先进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平稳快速推进。

在横沥,该镇坚定不移强化重大项目对促进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地位,不断优化完善运行机制,破解用地指标、土地调规、土地征收等制约项目落地的各种因素,全力抓好项目推进落地投产工作,确保各重大项目持续平稳较快推进。

在水乡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3月30日,水乡功能区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此次首批动工的20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其中5宗位于望牛墩镇、2宗位于麻涌镇、2宗位于道滘镇、1宗位于中堂镇、5宗位于洪梅镇。

莞邑招商,镇街争先。

今年是全市“招商年”,各镇街纷纷开启招商引资“狂飙”模式,全员出动“大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招大商”、提高专业水平“招好商”、持续跟踪服务“守好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着力招引一批战略性引领型龙头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掀起多轮“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热潮。

2月6日,厚街第一季度投资项目动工仪式暨项目推介会举行,一季度启动项目44个,总投资113亿元。现场还进行了11个项目的集中签约,总投资98.8亿元。

3月28日,虎门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共发布24个、总投资额316.3亿元的项目情况,包括谋划、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额超133.1亿元;动工项目5个、总投资额近114.2亿元;封顶项目6个、总投资额超19亿元。

4月11日,大朗举行重大项目动工暨集中签约仪式,集中动工、签约重大项目共有21个,计划投资总额约120亿元,涵盖了高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毛织等多个领域。

今年以来,各镇街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图为横沥镇 曹永富 摄/东莞图库

品质提升

生态环境提档升级城市竞争力增强

逛绿道、在新民排渠观看水上体验活动,长安举办生态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动周引得市民狂欢;拓宽的柏油马路,辅之路旁鲜花小景,再有古色楼阁亭亭玉立,万江滘联社区村民纷纷“回巢”;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麻涌华阳湖蝶变带动旅游业振兴,绘就村民幸福画卷;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档升级,“鸟中熊猫”彩鹮光顾谢岗……

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开展以来,东莞紧抓顶层设计,强化工作部署,组建工作专班,强化部门协作,推进示范点创建,推动造林绿化,开展绿美宣传,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全市绿美生态建设工作开好局。

让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近年来,东莞各个镇街在生态环境的打造上下足功夫,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档升级的同时,也体会到美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

茅洲河从过去人人避之的“墨汁河”,蝶变为水碧岸美的市民好去处。5月18日,长安镇新民社区党委副书记梁伟雄走在新民排渠沿岸,听着河上热闹的龙舟锣鼓声,看着眼前与前些年不一样的茅洲河,有感而发:“新民社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茅洲河乃至长安生态的喜人变化,使长安的生态短板逐步转换成发展优势,其中,紧邻茅洲河的新民社区深刻体会到水治理释放的生态红利。不只是新项目的入驻,环境的改善还为社区人流、集体物业增长带来新机遇。梁伟雄算了一笔账,新民社区居民自建的出租屋每月只能租200元,这个数字在茅洲河整治后上升到600元每月。社区厂房租金也从原来的8元每平方米上升至20元每平方米。

同样在生态环境打造上尝到甜头的还有麻涌镇。环境保护,久久为功,华阳湖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升级,不但成为一张闪亮的全域旅游名片,更成为麻涌环境提升的缩影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坐标。

花了18个月,臭水沟变成了一个绿色公园。生态环境改善后,麻涌引进了京东、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中铁东莞总部等一批省、市重大项目,落地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基地项目。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这里有机结合,生态更美、产业更优、经济实力更强、社会认同度更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强。

近年来,黄江“公园城市”建设迎来多项喜人进展,随着黄江镇党史公园、黄江镇科技公园建成,黄牛埔、蝴蝶地、大屏嶂等大型森林公园建设齐头并进,一批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相继涌现,“山、水、路、园”融合发展的“公园城市”逐渐成形,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内涵,也服务于城市竞争力升级。

随着黄江湿地公园、蝴蝶地生态公园相继完成升级,环形悬索桥、景观瞭望塔等一批新景点更是迅速刷屏黄江“朋友圈”,成为网红打卡点。如今,“公园城市”逐渐成形,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目前,黄江镇共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植物园、纪念性公园、游园等50多个,构建了“出门见绿”的十分钟生态休闲圈,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月30日,水乡功能区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举行 记者 梁浚锋 摄

乡村振兴

建设集体经济发达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茶山镇博头村,“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迎面而来,这是附近村民的休闲娱乐“打卡点”。4月26日,该村通过创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的检查验收。

博头村打造出一批乡村景观小品,改造了一批建筑景观,完善好一批环卫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成一片美丽田园,推动实施村入口广场、舞台休闲广场、综合办公大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出优美而有内涵的“生态景观带”“文化带”,以及“河岸绿堤美带”等特色纽带,构建成宜居宜业、生态观光、古码头文化“特色精品村”。

小村庄,折射出大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各镇街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党建引领“五大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全面加快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共同为东莞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村容村貌更加美。

各镇街扎实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推动美丽圩镇提档升级,通过补短板、微改造、提亮点、塑品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各村(社区)打造特色宜居圩镇,促进城乡环境面貌实现蝶变,让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更为各镇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中堂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潢涌、凤冲、中堂、东泊、下芦、四乡、中心社区共7个村(社区)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其他13个村(社区)达到“宜居圩镇”标准,从“点上开花”到“全面出彩”,加快建设绿美中堂。

茶山把美丽圩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紧密结合,全域18个村(社区)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实现环境提升全覆盖。着力打好人居环境建设“组合拳”,先后完成248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打造56个景观亮丽的街头小景,升级改造32个公园。

东坑16个村(社区)全部创建为“美丽圩镇”,完善以坑美特色精品村为首段,东坑农业园为中段,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项目为尾段,迎宾路(产业区)为终段的“古韵田园·山水新天地”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特色各异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经济发展更多元。

全市各村(社区)以新型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发挥集体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土地资源盘活上要空间,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多类型投资方式,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设集体经济发达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潢涌村实施“优化提升工业型经济、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多类型投资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该村逐步实现由倚重单一的自办工业型经济向“工业型经济、物业型经济、投资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四轮并驾齐驱的新发展模式转变跃升。

横坑社区引导农村集体统筹整合资源,探索镇村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尝试“保底运营+赢利共享”等合作方式。

该社区与镇经发、投促、寮实等部门和单位制定建立联合招商机制,聚焦现有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产等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载体,成为寮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生动样本。

民生福祉

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有呼,必有应。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从来都是各个镇街党委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身边大事”来办,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过往接送孙子要绕到旁边的小路,路小容易堵车,现在这条路打通了,可以晚10到15分钟出门,方便了很多。”在黄江镇鸡啼岗村居住几十年的叶阿婆说,她盼着袁岗路二期道路通车已经十多年了。

从多条“断头路”被打通,到第二条对接深圳的主干道加快推进,再到公常路黄江互通立交改造工程全面通车,过去一年,黄江品质交通千日攻坚的持续推进,让群众真正有了获得感。该镇升级改造公常路、芙蓉路,协调建设清龙路、松黄路,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的跨度,以高质量的路网串联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一条条“美丽幸福路”,让群众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这几年,南城的学位越来越充足,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设施越来越先进。在这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通过积分入学读上公办学校的湖南籍在莞务工人员王先生感慨道。这是南城教育飞速发展的缩影。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乎着千家万户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南城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保障教育公平,“阳光教育”品牌深入人心。2022年,南城校内课后服务全面升级,实现了公民办学校校内午休午餐、课后服务两个100%全覆盖,惠及25300名学生,占比87.3%。2022年暑假16所公民办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暑期托管服务,解决了1800多个家庭“看护难”问题,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评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寮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对维护社会公平,能够增进市民群众福祉的项目,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当中寄托着浓浓的民生情,承载着市民群众的幸福。

在寮步社区的尹婆婆家中,师傅正忙着给屋顶缝隙涂抹石灰,修缮漏水的屋顶,随着房屋整体修缮接近尾声,尹婆婆开心如愿地住上了“新房”。这是寮步“双百”社工通过链接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心愿”等政策资源,及时为低保边缘群体家庭进行了家居改善。

“乐龄陪伴,情暖夕阳”——寮步镇关爱空巢老人项目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自2019年5月开展以来,已经形成一支规范化的运营团队,项目已链接超过30家爱心商家,成功募集折合价值2万余元的志愿服务活动物资,已为600余名空巢老人提供了居家环境评估、局部功能性或实用性的家具安全改造、家居清洁服务、用电安全检查服务、生日会、提供常规家用药品和安居包、精神关怀等一系列关爱服务。

今年上半年,东莞32个镇街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优。图为长安镇 长安供图

招才引才

努力“栽好梧桐树,吸引金凤凰”

“未来,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当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建成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曾作出这样的预言。如今,这一预言正逐步成为现实。

夹在广深人才高地之间,东莞在人才引进上一度处于“虹吸”劣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省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叠加重大历史机遇,东莞市正全方位发力,打好“人才牌”。

“是人才,进莞来。”人才是发展的战略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近年来,东莞各镇街各出奇招,诚邀海内外英才与城市共成长互成就。

南城街道赴长沙招聘优秀毕业生,道滘人社分局联合麻涌、中堂、洪梅、石碣、石排等镇街人社分局组织企业前往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三家高校开展校园现场招聘活动。

带着对人才的渴望,东莞32个镇街纷纷主动出击,精准招聘所需人才,不仅有效推介东莞城市形象,更是为高校毕业生带来一大批优质工作岗位。

此外,32个镇街做好配套的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其中,南城多部门协作推动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2.0版“技能人才之都”、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等政策,全力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起来,实现广纳英才,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如今,南城高端文化资源、高层次人才、先进产业不断集聚,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提升,人才资源成为南城街道高质量发展重要优势。

长安则已构建一套制度、两个平台、三项服务、四季主题、五大工程的“12345”人才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产教融合、领军企业家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培养、基础人才培养等五大工程,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长安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除落实市级层面累计出台的150余项各类人才政策外,长安还相继推出“优才卡”、人才安居房等特色化人才政策,2015年至今发放“优才卡”2466张,受理补贴金额592万元。2022年将“长安技谷”创建工作纳入镇十大民生实事,长安不断完善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为人才提供事业的舞台、暖心的服务、贴心的关怀。

“厚街厚才,厚爱人才。”一句直白的表述,体现的是厚街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出台《厚街镇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办法》、建设人才公园、规划人才公寓、打造新的文化新地标,厚街镇提出的系列工作,都是在努力“栽好梧桐树,吸引金凤凰”。同时,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健全人才医疗、子女入学等保障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扎根厚街、安居乐业。

让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愿意来、留下来,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更需要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提供高质量的、走心的服务。

目前,南城街道已建成南城科技服务中心、东莞市博士创业促进会人才基地等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科技学院、广东德尔智慧工厂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为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深造的机会,营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不断提升人才素质、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长安则已建成国家模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建4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省级博士工作站,2个东莞市技师工作站,1个广东省东莞市“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

文化强市

文化强镇开花推动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

在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不少游客在小桥流水、古朴典雅的景色中享受假期的休闲时光;在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景区游客人数持续超过最大承载量,景区赶紧发出紧急提醒,请游客错峰参观;在常平隐贤山庄,景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游玩……

在不久前的“五一”假期,东莞跻身十大最热门出行目的地,全市各镇街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民宿酒店入住率持续升温,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们惬意畅游,感受东莞不同镇街各具特色的人文底蕴、生态之美、经济之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

今年以来,东莞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市行动,着力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各镇街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七大文化”、打造四张城市文化名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强化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大力推进文化强镇建设,更好地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文化活动出新出彩。

长安举办“绿道长安 与你同行”生态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动周,“艇”进未来水上体验活动、“荷塘月色”生态文化晚会、52000米健步行等七大主题活动轮番上演,惊艳全城。

东坑举行二月初二“卖身节”文化活动周,将文化盛宴送到市民游客身边,将欢乐送到大街小巷,众多市民沉浸在东坑这场特色文旅盛会中,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育人铸魂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助力东坑高质量发展。

文化品牌做强做大。

大朗打造毛织文化品牌,今年初,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公示,大朗镇毛织风情文化节入选数字产业类典型案例名单。

中堂持续打好龙舟、篮球、曲艺等文体“三张牌”,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中堂人民同舟共济、力争上游,奋力推动中堂高质量发展。

潮流文化持续出圈。

各镇街推动“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走进企业、村(社区),深受市民的喜爱。当美妙的乐声、欢快的笑声、响亮的掌声汇集在一起,展现出各镇街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内涵和青春活力。

洪梅首届“岭南水乡国际动漫节”举行,整合动漫领域潮流IP,开展系列大湾区动漫产业发展对接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融合发展,凭借强劲的内聚力和外延力,探寻大湾区动漫产业发展新风向。

文旅融合加速推进。

茶山举行茶园游会,联动湾区“9+2”城市群及“国字号”特色非遗项目,开展了40余项主题活动、近100项子活动,搭建大湾区非遗展示交流平台。

厚街举行油菜花文化节,推动农文旅融合,千亩油菜花田频频出圈走红,吸引超过10万人次前来踏春赏花、打卡拍照,成为厚街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清溪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激发发展活力,推动清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造了“春有赏花节,秋有登山节”两个节庆活动品牌。

文化设施加快建设。

石龙建设中国举重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布展,年内将开馆,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使展馆成为对标世界眼光、体现中国特色、讲好东莞和石龙故事的新窗口。

石排建设潮玩产业园、潮玩公园、潮玩街区和中国第一家潮玩主题酒店,全面构建“潮玩+”产业生态,激发潮流文旅新活力。

各镇街以更大力度拓展优化产业空间,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图为厚街镇 厚街供图

记者观察

奋力推动镇村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今年上半年,全市32个镇街大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励精图治,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城市品质逐步提升、社会治理有力有序、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各镇街凝聚力量,笃定发展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入下半年,各镇街要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松劲 ,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抓好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从外部来看,进入下半年,随着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强,经济也将继续保持复杂多变的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在进一步增大;从内部来看,东莞的镇域、村组经济富有活力,实力强劲,是东莞城市的一大亮点,但当前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尚有较大差距,镇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就在不久前,东莞高规格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动员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壮大镇域经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可以说,镇街下半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东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过去四十多年,镇村为东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项改革举措成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镇村既是主战场、主阵地,又是必须稳固的地盘,必须进一步激活镇村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东莞提供强有力支撑。

因此,各镇街要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加快动能转换,努力将新一轮政策红利转化为镇村发展红利,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推动镇村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镇村发展新格局,奋力推动东莞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字:记者 李健武 甘劼伟 图片:记者 郑志波 梁浚锋、曹永富、长安厚街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