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兽首等国宝亮相,百场活动齐发,东莞“文博热”升温
南方日报 南方+ 2023-05-19 09:51:50

“我专门从外市跑过来看展”“终于约到了博物馆日的场次,就算开车一小时也很值得”……5月18日晚,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市主会场启动仪式现场游客络绎不绝,大湾区不同地市的游客齐聚博物馆,一睹“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及东莞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等出席活动。

主会场:

圆明园兽首等国宝亮相,文物回流引发关注思考

“5·18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市主会场活动上,“博学东莞”系列主题展览之一的“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宣布开幕。

展览展出圆明园海晏堂的生肖兽首、商周青铜器、南北朝青州佛造像、明清鎏金铜佛像等86件珍贵文物展品。

展览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博物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承办,保利发展控股湾区公司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为主办媒体。

“国宝的魅力,既是承载历史的珍贵与厚重,也是展现文化的绚丽与自信。”司琪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东莞围绕“文化强市”建设,以“博学东莞”品牌统筹整合全市博物馆优质展览、活动,强化精品打造和品牌传播,希望“国宝归来”展,在展现璀璨悠久的中华文明的同时,还能唤起观众对海外流失文物更多的关注及思考,激发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表示,传播就是展览的生命力,东莞市博物馆将继续坚持策展精品意识,以展览宣教结合创新为重心,继续推出高质量展览。接下来,莞博将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打响“博学东莞”品牌,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传递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内涵与品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王猛表示,目前已有超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怀抱,圆明园也陆续迎来了百余件文物的回归。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大家能够知悉圆明园耀世、蒙尘和重光的沧桑过往。

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助理关红表示,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由大型央企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先后在全国100余座城市举办了“圆明园国宝巡展活动”,现已接待2800余万人到场参观,希望能用这些珍贵文化遗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保利发展湾区公司总经理周海星出席本次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保利发展湾区公司积极推动各项文化艺术类活动在所辖城市落地,先后多次举行“国防兵器展”“国宝展”等大型文化活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展现出保利多元化发展的态度与品牌价值。

据悉,“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时间为5月18日至8月27日,分为“盛世聚首”“妙相重光”“青铜时代”“雪域梵华”四大部分。

作为主会场的东莞市博物馆,除了举办“国宝归来”展览开幕式外,还举办了“收藏与美好生活”公益鉴定、“守护与传承”博物馆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研讨与实践、“走进莞博 让生活更美好”5·18 博物馆之夜等活动。

东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王同学在博物馆逛了一下午,对“国宝归来”特展赞不绝口,“我发现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也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大家在博物馆里感受传统文化和慢节奏的生活。”

此外,东莞博物馆联盟在主会场活动上宣布,将推出《东莞博物馆联盟护照》文创,邀请市民走进26家博物馆集章打卡,畅享美好生活。

分会场:

多个新展同期开幕,七大类别97项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各大博物馆推出了文物及艺术鉴赏类、革命精神弘扬类、历史文化类、科普教育类、博物馆进校园(博物馆夏令营)、互动参与类、线上观展类等七大类别共97项活动。

国际博物馆日前后,除“国宝归来”特展外,东莞还有多个展览开幕。

分会场中,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推出“博学东莞”文化品牌第二季度的重要展览“翰墨北海——北海公园园藏书画珍品展”,东莞展览馆推出“东莞‘当家制造’主题展”,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推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推出“瓷的可能”艺术展;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推出“砚田星转——古代砚器展”……

作为分会场的各大博物馆也围绕主题,推出了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及活动,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

东莞各大博物馆正用文化筑造美好生活,共同助力提升东莞城市形象,推动东莞“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在“双万”新起点上“每天绽放新精彩”。

文字:马新杰 图片:龚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