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林则徐,自然鼎鼎大名,读过近代史的,都对他领导的“虎门销烟”耳熟能详。而其领导禁烟过程中,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精神,值得当下廉洁文化建设深入挖掘。
林则徐的高洁人格,在他一幅自勉联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他任两广总督期间,于府衙内悬挂字幅,上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几句话,集古人语而成,言简旨丰。“无欲则刚”的意涵,最早见于《论语》:“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意思是,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孔子的学生)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他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毅不屈?”可以说,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看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晚晴名臣林则徐,同样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并且躬身践行之。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清廉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其成功领导禁烟的底气所在。林则徐所处的晚晴,官场风气污浊,号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沿海鸦片之患,利益牵连甚广,许多官员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过往朝廷颁布的“禁烟令”早已成一纸空文。所以,林则徐受命赴广东查禁鸦片,首先可能遭遇“围猎”的风险,是一场拒腐防腐的斗争。到广州后不久,英国商务代表宴请林则徐,以金银贿赂,被他严正拒绝;十三行洋商伍绍荣被林则徐传见后,企图行巨贿过关,林则徐大怒:“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尔!”他限期三天让外国烟贩将鸦片全部交出。不法商人之前屡试不爽的行贿手段,到林则徐这里彻底失效。林则徐坚持无欲则刚的信条,铁腕推进禁烟,最终取得成功。
东莞坐拥“林则徐”这一超级历史文化IP,除了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禁毒宣传中,善用这一历史资源,也要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弘扬林则徐清廉为官、干净做人的精神。要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廉政教育、理论研究,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人之欲望,本属正常,但是,要合理节制,适可而止。否则,私欲膨胀,会反噬己身。手握权力者,对此更需慎之、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