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立民:从医生到医院管理者,初心永不变
东莞+ 2023-04-27 16:46:52

蔡立民从事医疗卫生事业近40年。他从普通临床医生做起,到病区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再到现在的东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选准目标,才会取得好的成效;劳动光荣,劳动才能出成绩,我体会很深。”

滴水可以穿石,厚积迎来薄发。近年来,作为医院的党委书记,蔡立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带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于医院发展事业中;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上级决策部署,以建设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治病救人的初心一直没有变

蔡立民从小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的职工宿舍长大,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医生充满了向往。

1981年,蔡立民考入了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医学教育工作。留校任教是众多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留在省会城市。但是他始终牵挂着家乡医疗事业发展,因为在当时相比许多大城市,东莞的医疗人才还十分缺乏,因此,在1989年下定决心从广州回到东莞,成为一名骨科医生。

在行医过程中,蔡立民一直秉承着“博采众方,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理念,开展阶梯式的治疗——能用保守疗法的,尽量不做手术;确实需要做手术的,首选微创的方法,微创方法不适用的,再考虑开放手术。这种治疗理念,得到许多患者的信赖和认可,越来越多的病人前来寻求最优治病方案。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期间,他多次到上海瑞金医院、香港玛丽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最前沿的手术方法,并在东莞率先开展了双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等多项技术。

他不仅擅长使用传统技法,还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研制了活血灵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白花丹止痛膏等院内制剂,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价格更低廉的治疗方案。

在开展临床工作和学术研究过程中,他带领学科团队屡创新功,累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发明专利2项,荣获广东医院优秀院长、东莞市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是二级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也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东莞市第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东莞市二类特色人才。

如今,尽管医院管理工作繁忙,但他依然坚持出专家门诊,治病救人的初心一直没有变。

推动百年医院从规模型向提质增效转变

今年是市人民医院建院135周年,作为一所百年老院、东莞龙头医院,该院年门急诊量约360万,在全国可以排到前50名左右,群众基础和规模都首屈一指,但在蔡立民看来,医院要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由规模型向精细化管理和提质增效转变。

因此,2017年到市人民医院工作以来,他一直在研究和推动医院转型升级。他的思路是:专科建设、科研、教学三驾马车要齐头并进。

高质量发展难点在哪里?蔡立民认为,首先是很多人理念没跟上。

“有些人一下子不理解,认为帮群众看好病就行了,还做科研教学干嘛?其实放眼全国,成功的高水平医院大多是大学的附属医院,临床是基础,但要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才可以。用科研的思维去做临床,效果才会更好。”他补充道,“我们现在成熟的技术都是前一辈通过科研创新积累下来的,我们同样有责任去科研创新,造福后来人!”

因此,近年来,作为医院的党委书记,蔡立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以建设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制定医院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四大能力提升,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医疗质量。专科能力建设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在从事医院管理的这些年,一直把医疗专科能力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医院肿瘤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10个专科入选2021-2022年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高级卒中中心排名多次进入全国百强行列;打造的移动ICU——东莞市应急抢救快速移动单元,抢救急危重症患者逾百例,为东莞市民守住最后一道生命防线;柔性引进钟南山院士团队,提升医院在重大疫情及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还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设中德关节交流中心,让东莞市民在“家”就有机会得到德国顶级骨科专家会诊。

二是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开设床位管理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开发诊间(床旁)结算系统、推广“一站式服务”模式,让“数字多跑腿、患者少跑路”,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就诊体验;建立互联网医学中心,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新十条”出台后,及时上线互联网医院新冠发热门诊,线上为患者开具处方,并提供药品快递到家服务;与东莞慈善会合作,成立红楼仁爱慈善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患者提供资金帮助;打造老年友善文化、建立老年友善管理、提供老年友善服务,成功创建老年友善医院。

三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在院内大力推动绩效改革,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医院综合实力,调动全院员工的积极性。

四是提升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在他的推动下,该院组织重点投入经费建设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SPF实验动物中心,建设专职科研团队,为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该院2022年获得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实现年度立项数历史性突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项目8项,粤莞联合基金项目15项等一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37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5篇;新增专利33项,新增10个由东莞市科技局认定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全年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728万元;新增GCP项目51项,总项目经费1902万元。

打造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

挂牌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心大楼落成、肿瘤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蔡立民的带领下,东莞市人民医院这所百年老院已调整航向,正加速奔向新的高质量发展征程。

蔡立民介绍,下一步,市人民医院将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提升为重点,坚持优化“国考”指标,推动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重点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站在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新征程上,高质量完成建设工作,争取进入国内、省内一流行列,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型医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带动提升全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加强高层次交流与合作。

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完成由个体化发展到标准化、协作化、中心化发展的转变,完成由人工管理到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转变。

“作为医生,要千方百计治病救人,作为医院管理者,管理好一所医院,可以服务更多患者。”蔡立民表示,将继续不忘初心,围绕市卫生健康局“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十六字方针,将医院管理好;以建设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东莞、健康广东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字:李广 图片:罗嘉怡 视频:罗嘉怡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