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十年,再出发!2023年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
东莞+ 2023-03-28 14:23:22

少年醒狮表演,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少儿莫家拳表演,虎虎生威、刚猛有力。3月28日上午,东城第一小学校园内莞邑文化氛围浓郁,非遗展览展演、非遗课堂、非遗墟市等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校师生乐享丰富多彩的非遗大餐,零距离感受莞邑文化魅力。

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指导,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主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非遗宣传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承办,并得到东莞银行大力支持的2023年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东城一小正式启动。启动仪式还发布了2023年45场非遗进校园公益场次名单(见文末链接)。

2014-2023,东莞非遗进校园已十年。十年路漫漫,十年结硕果。那些年在东莞各大校园里种下的非遗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非遗进校园”走向“非遗在校园”。

新征程,向未来,再出发。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接下来将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坚持守正创新,以非遗续接城市文脉,丰富城市生活,传递城市精神,做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讲好东莞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好东莞城市形象,助力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十载光阴流转,十载春华秋实

自2014年起,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围绕莞脉传承的核心职责使命,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十载光阴流转,十载春华秋实。如今,莞邑非遗在东莞各大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绽放新时代的迷人光彩,从“非遗进校园”逐步发展为“非遗在校园”,形成“非遗进校园”独具特色与内涵的“东莞模式”——

十年来,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内涵不断丰富,青少年的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送讲座、送展演,逐步丰富,形成普及教育活动(非遗走进校园)、校园基地建设(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校外实践活动(学生走进非遗实践基地)、非遗师资培训(非遗导师队伍建设)、成果总结等五大板块,将非遗图文展览、活态展演、非遗课堂、非遗墟市等内容以“学校点单”的形式送进校园的同时,推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市非遗展示厅、非遗传承基地和教育营地,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并通过“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征集活动(包括“我来写非遗”“我来画非遗”“我来说非遗”“我来演非遗”等)、非遗进校园示范性案例评选(后升级为“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评选)、非遗进校园总结会暨成果展示等活动,立体推进非遗进校园。

十年来,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逐步实现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全市已有167个非遗项目、近4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走进的学校333所,开展普及性公益活动达400场次,受益师生超100万人次。截至2022年,全市已有24个镇街、91所学校创造性打造非遗品牌特色课程,培育了3批共36个“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

十年来,东莞银行、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青旅等社会力量,从资金、宣传、研学等方面给予持续不断的支持,合力铺开东莞非遗进校园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的生动画卷。

十年来,在全国、全省“非遗进校园”“非遗少年学”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中,东莞入选案例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东莞非遗进校园品牌化发展模式”“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省“精品案例”,“广东省东莞市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广东唯一)。

再出发,助力打造岭南文脉传承焕新高地

打造岭南文脉传承焕新高地,是东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所着力打造的“六大高地”之一。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十年来,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坚定推进“非遗在校园”发展模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励青少年主动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实现文脉薪火相传。”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非遗教育应该如何面向未来?她在讲话中明确了“向未来,再出发”的方向——

丰富校外实践活动。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市非遗展示厅、非遗实践基地和教育营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动手操作、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整合“非遗实践基地体验课”“非遗实践研学游”等校外文旅实践活动。

推动非遗普及教育深度融合。嵌入学生校内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深化非遗资源与现代教育资源的融合,推动非遗传习活动进入校内课后服务、研学实践,增强青少年树立非遗传承意识,争当“非遗传承人”,肩负起非遗保护传承的责任。

深化建设“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针对现有三批次36所基地将开展评估工作,同时,继续开展第四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申报工作。做好传习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非遗课程教学,普及推广非遗校本课程,推动校园开展“非遗少年学”“非遗少年说”等活动。

开启非遗导师培养计划。加大与教育部门的联动,把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艺体老师,培育为“非遗导师”,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并行、校内与校外协同的高水平非遗师资队伍,共同推动非遗课程融入基础教育体系。继续扩充“非遗志愿者导师”团队,面向全社会吸纳有意加入非遗传承队伍的文化志愿者。

“我们要做时代的主人,要主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动提高对保护、传承莞邑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黄晓丽说。

在省“优秀传承学校”感受非遗魅力

2023年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的举办地——东城一小,既是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更是广东省“优秀传承学校”。

启动仪式上,东城第一小学校长黄沛玉介绍了东城一小传承推广醒狮文化的经验做法。醒狮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醒狮作为东城温塘社区的民俗活动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作为社区所在学校有义务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东城一小于2007年正式启动醒狮文化特色项目,先后历经三任校长的深耕发展,于2020年将醒狮文化特色进一步打造成为“狮道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内涵。

经过几年的培育,东城一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狮道教育理念体系,构建实施了狮道教育特色课程(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狮道》获省教材评比一等奖),形成了一批狮道科研成果(从2019年品牌培育至今立项的市级课题多达14项);培养了狮道名教师共计31人;还培育了一大批“智仁勇”兼备的狮道好少年。“狮道教育”品牌实现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和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赏非遗展演,领略非遗传承之美;上非遗课堂,体验非遗技艺之美;逛非遗墟市,品尝地道莞邑美食;听粤剧讲座,感受“广东大戏”魅力……活动当天,各放异彩的非遗系列活动,让东城一小学生大饱眼福、耳福、口福,零距离感受到非遗绽放的迷人光彩。

【相关链接】

202345非遗进校园公益场次名单

广东科技学院

东莞市商业学校莞城校区

东莞市茶山中学

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

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幼儿园

东莞市厚街镇新塘小学

东莞市塘厦艺鸣万象幼儿园

东莞市沙田镇第一小学

东莞市沙田镇第二小学

东莞市松山湖未来学校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幼儿园

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桥头镇第五小学

东莞市南城第一幼儿园

东莞市东莞中学南城学校

东莞市博立雅外国语学校

东莞市济川中学

东莞市中堂镇第三小学

东莞市中堂袁家涌天健幼儿园

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樟木头蓓蕾幼儿园

东莞市寮步镇中心小学

东莞城市学院艺术学院

东莞市黄江镇梅塘小学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东莞市常平镇第一小学

东莞市虎门博实乐碧桂园幼儿园

东莞市东城第一小学

东莞市东城波利亚幼儿园

东莞市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

东莞市东坑镇中心幼儿园分园

东莞市东坑镇群英小学

东莞市凤岗镇实验小学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东莞市清溪镇第一小学

东莞市企石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谢岗星玥幼儿园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大朗中学

东莞市洪梅镇第一小学

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

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

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

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

东莞市莞城中心幼儿园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文字:赵水平 图片:郑家雄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