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横沥人聚会吃什么?首选一定是“牛宴”。这是刻在横沥人骨子里的喜爱,也是百年来牛文化的舌尖传承。
而问到横沥哪里吃牛最出名,土生土长的横沥人一定会说横沥牛庄。
一百多斤的全牛宴、纯牛肉制成的弹爽面条、肉嫩汤鲜的牛肉火锅,外脆里嫩的烤牛腿,劲道十足的手打牛肉丸……横沥牛庄融合粤菜原汁原味的特色,打造了一百多道让人“食过返寻味”的牛美食,赓续横沥饮食文明。
“老板,我们订下周四的烤全牛!”接到熟客刘先生的预订电话,横沥牛庄出品总监叶琪高将这件事记录到日程上。
在横沥牛庄菜肴中,烤全牛更是金字招牌,历经炭火三个半小时的烤制,鲜嫩的牛肉渐渐生成淡黄色的外壳,入口的瞬间,鲜香滋味在齿颊间绽开,带来味觉上的享受与满足。
回归本真,一场牛肉大餐得从挑选牛开始。
“烤全牛的牛得是小黄牛,年纪小肉就会更嫩一点,大概一百多斤,而且从小就在野外吃草,肌肉比较结实,牛肉的鲜甜更为明显。”叶琪高细细地描述着选牛标准。
屠宰好的牛在上午十一点送到牛庄,清洗干净之后,将去掉牛头牛尾牛皮的牛平衡地绑在铁架子上。此后,叶琪高开始混合鸡蛋和面粉,“敷面膜”般均匀地涂在牛的身上,他说道,“我们以前的烤法烤出来是北方干香风味,一些食客说肉太干硬,所以我改良了下,用鸡蛋和上面粉给牛‘敷面膜’,这样既颜色好看,又能守住肉的肉汁,吃起来更加嫩香。”
大概七十斤的炭火被均匀地铺在火炉的四个角落,橙红色火焰在跳动,将高温输送到烧烤架中央。从上架到烤完需要三个半小时,这段时间不能分心,需要耳听响声,眼观滴油情况,“滴油、气泡多意味着火力比较猛,得调整下。我们大概十分钟翻动一次烤架,有时还需要升降烤架控制温度,这样的颜色才会好看,肉质才更鲜美。”叶琪高把他的“秘诀”一一陈述,这是他数年来积攒的经验。
烤制过程中,叶琪高一边翻转一边喷油,通过提高肉的温度来增加烤肉的色感。油脂不断地从牛身流出,肉香满院,扑鼻而来。当牛身呈现棕红透着金黄的色泽,泛起清澈的油光时,意味着牛已烤好。
在一片热气腾腾中,厨师将饱含汁水的烤全牛切成一片片,再与秘制烧烤粉和油混合,这个烤全牛大餐就可以开始了。秘制烧烤粉也有讲究,孜然粉增香,辣椒粉增辣,而香则是黄豆、花生、芝麻炒香之后磨粉,混合在一起求的就是鲜香辣滋味。一口下去,独创蘸料激发出牛肉的本真鲜甜,让人吃了还想吃,大口吃肉的心愿得到了满足。
这道菜可供三十个人吃,可以一一品尝牛的各个部位。腱子肉带点筋,吃起来带劲,而排骨香嫩,也深受食客们的喜欢。吃肉腻的话,还可搭配生菜、青瓜丝、生姜丝、韩国泡菜等配料。清甜脆爽的蔬菜与柔韧多汁的烤肉碰撞,让舌尖上的满足直达心灵最深处。
追溯牛庄的历史还得从横沥牛行说起。
作为全国四大知名牛行之一,横沥牛行,古名为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于201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闹繁忙的牛只交易催生当地风味牛肉美食的诞生。2009年,专门做牛肉美食的横沥牛庄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张了。依托横沥牛墟深厚的历史文化,横沥牛庄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烹饪方式,融入了粤菜风味,打造特色多样的牛肉美食。
除了烤全牛之外,横沥牛庄还有上百道拿手菜。去年十月份,央视CCTV-10科教频道《味道》摄制组走进牛庄,探寻纯牛肉制成的弹劲面条、外酥里嫩的烤牛腿背后的制作秘诀,将横沥的牛饮食文化进一步传播至全国。
炭烤牛腿也如烤全牛一般,将面粉和鸡蛋像敷面膜一样均匀涂抹在牛腿上,成就多汁酥脆口感;牛肉松煲仔饭中粒粒牛肉渗入米饭肌理,满口鲜香;牛鞭汤汤味醇厚,一口暖进心底;纯牛肉打出来的“牛肉面”、跟碗一样大的牛肉丸,肉感的丰盈在舌尖上跳动,而牛头宴霸气十足,上头的肉入口即化……一百多道菜式各有风味,道尽牛的百般滋味。
食客在享用牛肉宴的同时,还可一览横沥百年的牛文化。牛庄内藏着一座朴素的“牛行展示馆”,馆里面有五头牛的标本、牛车、婚车,还有农耕时代的各种农具,以及随处可见的与牛有关的书画和图文解说,系统地展示了中国牛文化的发展历程、横沥农耕时期的社会生活和400多年的牛墟文化等。通过展览,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牛对横沥的重要性,也能体会到横沥人对牛的感情。
作为百年牛墟名镇,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横沥小城肌理,塑造了横沥人勤劳质朴、诚信进取的良好品德。而像横沥当地牛庄则是用心传承牛饮食文化,将文化与美食深度融合,为食客奉上舌尖上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