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入冬,吃上热气腾腾的焖羊肉是横沥人度过寒冷冬夜的仪式感,约上三五老友一起去羊庄撮一顿,吃上一口新鲜出炉的羊肉,香醇入味而又带有嚼劲,这就是平凡、热闹的人间烟火气。

热爱如一,冬夜对羊肉的执念
寒冷的夜里,羊庄内人头攒动,聚餐的人们笑语不断,饭菜蒸腾的热气氤氲其间,与室外冷风阵阵对比鲜明。
人们爱吃羊肉这一习惯还得追溯到中医学说。依照老中医的说法,羊肉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无论南北,这份冬季时对羊肉的热爱便刻入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里。
每年11月过后,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最适宜吃羊肉的季节也随之而来,在横沥大大小小的羊庄接连开门,菜馆也陆陆续续新上了羊肉菜式。一些羊庄不仅本地客多,在外地客中也声量渐广。“我一些广州、深圳的朋友也喜欢来这边的羊庄吃饭。他们觉得这边的好吃地道!”街坊陈先生是羊庄的“忠实粉丝”,他常常带着家人来羊庄聚餐。

一道道柴火焖羊肉摆上餐桌,几乎每桌必点。这个羊庄名叫好实在羊庄,设有两层,常常坐满,是横沥热门羊庄之一。羊庄一天能杀六七头羊做菜,饕餮们的热情可见一斑。“这里的古法焖羊肉能吃出老一辈的特色风味。”附近的街坊香先生是羊庄的常客,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爷爷种田时也常用柴火焖羊肉,但随着柴火升级为煤气灶,这种传统风味已经很难再吃到了。
柴火熏香,古法风味回忆无穷
柴火古法焖羊肉,得用内蒙古东山黑山羊,一百多斤,入口柔滑、质感细腻,营养价值也较普通羊更高。柴火得是荔枝柴,让淡淡荔枝清香融入羊肉香甜滋味中。
吴先生又往碗里多添了几块羊肉,“一点羊膻味都没有,每次吃这个焖羊肉我都能多吃一点饭。”他吃得津津有味,招呼着同伴赶紧趁热吃。南方人吃羊肉最怕那股膻味,而这股味道被“好实在羊庄”大厨香根球巧妙化解,与此同时,他还使用“独家秘诀”为羊肉增添了一股清香。

“识佢就系宝,唔识佢就系草。”广东人常用这句话形容禾秆草,在厨师的眼里,这是去腥增香的“法宝”。熏烧外皮是这道传统菜式的必走的流程,需要将全羊整只架起来,在下方烧禾秆草,不仅能更好地去除表皮的绒毛,让羊皮烧得更为紧致,还能让羊肉带上禾秆草的芳香味,这是独属于老一辈烹饪的韵味。烧皮后将表层的黑色搓洗掉,便露出姜黄色的羊皮肤,香根球熟练地将羊肉切成一块块放进大锅翻炒,逼出血水,这样可以去腥。
洗净后,近七十斤的羊肉与老姜、陈皮、当归等药材焖煮,荔枝柴上橙红火苗尽情跳跃,炙热的温度让汤汁滚烫冒泡,扬起阵阵的香气。厨师颇为自豪地介绍道,“我们这个羊肉煲不加味精,就是‘逼’出羊肉的原汁原味。”焖够一个小时,鲜红的羊肉逐渐变得金黄,香飘四溢的羊肉煲就可以出炉了。羊肉的皮、筋膜、肉相连,一口下去,肉的柔软夹杂着皮的爽韧,细腻醇厚的香味与口感层层传达至味蕾,激活旧时光的童年记忆。

许多人就好这口记忆中的味道,来到好实在羊庄大撮一顿,让鲜香味道涌上唇齿,触发暖意流动至四肢,包裹冬日寒冷的身体。
等到年后气温回升,这些羊庄也会进入“休眠”状态,暂停营业,等待来年的冬天。而横沥人也在期盼着下个冬天,岁岁年年带着新心愿与希望迎接着这经典的古法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