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抗体怎么办?东莞疾控权威解答来啦
东莞+ 2023-03-17 18:39:54

最近几天,小叶感觉身体不舒服,并经常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的症状。于是,她赶忙去医院做检查,拿到结果那一刹那,她简直不敢相信:医生告诉她得了乙肝。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自己为何会得这个疾病。

那么,乙肝是如何感染的,又该如何预防?对此,东莞市疾控中心进行了权威解答。

乙肝是什么?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怎么会感染乙肝?

乙肝主要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乙肝阳性母亲的血液和/或体液传播。新生儿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阻断乙肝传播的有效率达90%以上。

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乙肝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注意,乙肝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体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如何预防乙肝?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成年高危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进行接种,即第1针和第2针之间间隔1个月,第2针和第3针之间间隔5个月。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抗体怎么办?

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后没能产生抗体(可以到医院做乙肝抗体检测),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乙肝疫苗,并在第2次接种程序后1~2个月检测抗体,如还是没有抗体,可再接种1针60μg乙肝疫苗。

乙肝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医务工作者、静脉吸毒者、乙肝患者家庭成员、同性恋、多性伴者等),需要定期进行乙肝抗体检测,如果抗体低度较低(抗-HBs<10mIU/ml),则需要再次接种疫苗。

意外暴露了怎么办?

对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的人员(如伤口接触了乙肝感染者血液),如接种过乙肝疫苗并有应答者,且已知抗-HBs阳性(抗-HBs≥10mIU/ml),可不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剂乙肝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20μg)。

生活上需要注意哪些?

不共用剃须刀、不共用牙刷、不吸毒,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等,以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若需就医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准妈妈怎么办?

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准妈妈,要如实告诉医生感染乙肝的实际情况,医生会避免和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妈妈生出的宝宝除了和普通的宝宝一样在24小时内、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1针乙肝疫苗外,还需要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文字:刘召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