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00后”这些更年轻的出游者,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的出游理由已经不是以前人们常说的那些,开阔眼界,看遍世界。如果市场还按照老思路操作线路,大抵会遭遇寂寞。老牌景区、著名景点、人流如织,这些词汇好像不太对年轻出游者构成诱惑。
携程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2022年国庆假期衡水、鹤岗、日照、乐山等多个非传统旅游城市都迎来旅游订单显著增长。其中,“90后”和“00后”占到访游客的七成左右。现在花300元可以住五星级酒店的鹤岗、有“小韩国”之称的延吉、西双版纳等小城,也在互联网上被关注和“种草”。
这就是一个出游风向标,冷门,甚至偏门,开始进入一些游客的视野,或者说,消费群体越来越细分了。
一种观点认为,“90后”和“00后”渐渐成为当前旅游市场消费主力,对这部分客群来说,旅游并不纯粹为了“打卡”,小众目的地及“冷门”城市的高铁、飞机、酒店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价格较低,符合年轻人低成本、高价值出行的倾向。

低成本出游、高价值回报,是一种选择。如果市场还在追求高客单价,那就意味着离市场主体消费群越来越远了。就像城市大的餐饮主体生意越来越难做,不挣钱,而那些轻体量、小门面的小店活得风生水起一样,低客单价,复购率高才是王道。
最近随着螺蛳粉走红,柳州“出圈”,变身为旅游打卡地。逢周末,各地的旅客在柳州螺蛳粉店铺前排起长龙。为一碗粉,去一座城。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好吃、好玩、消费不高。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年轻游客更青睐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

市场需要“冷门”出游的产品,更需要不断迭代设计产品的思路。疫情3年改变了很多,出游主体有变化、心态有变化、趣味有变化,如果还想着市场好了,把以前就手的产品拿来翻炒一遍就可以火爆,那恐怕是想多了。从走马观花到度假式旅游,再到如今的冷门旅游,游客心态越发成熟, 市场也更需要每一个从业者回归到注重主体内在感受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