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松山湖载体空间招商大会2月20日落下帷幕,而在此前几天,东莞党政代表团刚刚结束在香港的投资交流会,向全球发出了“空间‘莞够’、政策‘莞用’、人才‘莞足’、环境‘莞优’”的招商诚意邀请。
回首过去近半个月,自全市招商大会召开之后,东莞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招商”——各镇街(园区)、市直部门、国企、民营企业纷纷动起来,去香港、去深圳、去长三角,甚至走出国门,策马扬鞭、火力全开,开启“狂飙”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一直保持着招商引资的激情豪情和优良传统。四十五年前,东莞敢为人先引入大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加速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三十五年前,瑞士雀巢集团远渡重洋来到东莞设立生产基地,成为了第一家落户东莞的世界500强企业;时至今日,仍在东莞有投资的世界大型跨国企业超过50家,推动东莞成为了跨国企业在中国最佳投资地之一。
而如今,为什么东莞会如此大规模举办各类招商会?把今年定为“招商年”的东莞如何放大招?如何从“大招商”向“招大商”“招好商”“守好商”转变?

火力全开全市掀起“大招商”行动
政府当好“店小二”,企业家成为“座上宾”……新春伊始,多地掀起的招商引资热,让不少招商“圈内人”大呼“好卷”:
1月28日,大年初七,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地市谈高质量发展发言环节时表示,东莞将坚持制造业当家,把2023年定为“招商年”,加快产业立新柱,争取实现全年经济增长6%。
大年初八,佛山市、区、镇招商部门组建的35个小分队就启程分赴华南、华东、华北等全国各大城市开展新春大招商活动;深圳多区多部门就组团争先恐后出发“敲门招商”;珠海也提出要持续打好招商引资等六大攻坚战。
招商引资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大工程。对时下的东莞来说更是意义深远,既关乎短期的扩投资,更关乎长期的立新柱。“卷”,就对了。
2月2日,兔年新年开工后的第一个星期,东莞正式印发“招商新政”20条(《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大招商”格局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入开展“招商年”活动,构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格局。
2月7日,刚刚过了元宵节的东莞,擂起高质量发展金鼓,吹响全面招商冲锋号。当日,东莞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高规格召开,提出要全市全员出动“大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招大商”、提高专业水平“招好商”、持续跟踪服务“守好商”。
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全员大招商”。而从会议的规格便可看出东莞对招商引资的“如饥似渴”——市几套班子领导出席,全市重点单位局办参会,有关镇街(园区)认领招商引资任务书,大会还对全市各重点单位局办进行全员招商大培训。
号角吹响,战鼓雷动,全市上下立即动起来、干起来。连日来,东莞各镇街(园区)、市直部门、国企民企纷纷由“一把手”带队,去香港、去深圳、去长三角甚至走出国门,策马扬鞭,掀起“大招商”行动。
“东莞以最大的诚意,为招商引资做好最充足的准备,空间‘莞够’、政策‘莞用’、人才‘莞足’、环境‘莞优’”,2月16日在香港举行“投资东莞全球推广行动——莞港澳产业投资交流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致辞中表示。
这是自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东莞市首次外出举办的高规模商务交流活动。中联办、香港贸发局、香港商务及发展局以及香港几个大商会、外资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优质企业代表,纷纷出席。
2月15-16日,水乡党工委书记、洪梅镇党委书记赖健伟率队,随市党政代表团赴香港参加莞港澳产业投资交流会,并先后考察拜访理文造纸有限公司、天安数码城集团、香港宝石厂商会有限公司;2月16-17日,市商务局局长张健良赴香港走访企业总部,先后拜访了新科集团、得利钟表集团、香港中华总商会、嘉顿集团、保威集团和香港机场管理局,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起好头、开好局。
东莞的滨海湾新区更是开启产业招商“狂飙”模式——市政协副主席、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带队先后赴广深港考察,调研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产业投资交流会,主动抢资源、谋项目,力争招大商、招好商。
文化部门也主动融入全市“大招商”工作格局——2月16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建的“文化招商队”赴深圳市,围绕“数字文化”产业方向开展文化招商工作。据悉,今年东莞将大力开展文旅体招商工作,接下来计划赴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
各个镇街也全面动起来,甚至迎来“开门红”——万江和宁波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项目签约即动工;清溪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现场签约34个项目,投资金额近300亿元。
市属国资国企也“当仁不让”——北京、上海、重庆、南京、苏州、成都……东莞的部分市属国企正“走南闯北”,纷纷在“全员招商”的大浪潮中要找定位、发挥优势,与企业、产业真正地联动起来。

奋勇争先东莞是“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
招商规格高、范围广、声势大,是许多东莞人近半个月以来的切身感受。为什么东莞对招商引资“如饥似渴”?
作为闻名全球的外贸大市,外资外贸是东莞的生命线,招商引资更是深深地烙进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在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要向先辈学习,重燃当年招商引资的激情豪情;继承和发扬东莞招商引资的优良传统,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精气神和舍我其谁的勇气魄力,全力以赴吸引大企业好企业来莞投资兴业。
在招商引资方面,东莞确实积累了激情豪情和优良传统。
在东莞,历史最悠久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自瑞士,它有个美丽的名字——雀巢。2018年11月,东莞雀巢有限公司在东莞南城举行了30周年庆典。这家最早来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不仅还“活着”,还“活得挺好”——在企业车间,鲜见人影,全自动化设备快速完成配料、检测、装袋等程序,一包包雀巢咖啡运下流水线。
在东莞,最令人瞩目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自中国,它便是华为。每一年,华为开发者大会都会选择在东莞松山湖召开,来自各地的开发者们在东莞充分体验了“黑科技”。活动所在地华为松山湖溪流背坡村(又称“华为欧洲小镇”),也成为不少人朋友圈的热门“打卡点”。
近几年,东莞的大型跨国企业投资项目又扩大了“朋友圈”。例如,备受关注的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总投资额达65亿元,计划年内开工;在东莞CBD的开发建设中,华润置地的名字频繁出现。自2017年进入东莞以来,华润置地积极投资东莞,与东莞同频共振、共生共荣;世界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之一——德国梅塞尔集团在沙田启动世界级的单体全液体空分项目建设,这也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全液体空分,建成后日产量预计将达到1200吨。
无论是历史最悠久的雀巢,还是体量最庞大的华为,或是刚刚落子东莞的比亚迪,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东莞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记者根据史料数据梳理,东莞招商引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是1978-2008年,属于积累沉淀阶段。这一阶段,以发展“来料加工”“三来一补”的港台、日韩企业纷纷在莞设立企业,企业形式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第二波是2008-2015年,由于金融危机打破世界经济格局,引发新的产业转移浪潮,东莞乘机引进大项目,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出击。第三波是2016年至今。这一阶段,以内资为主,是一次外资与民营合奏的交响曲。
三波投资浪潮,大型跨国企业项目大举进入东莞。东莞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拥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家外资企业。仍在东莞有投资的世界大型跨国企业超过50家,包括雀巢、京瓷、三洋、日立、三星、可口可乐、飞利浦电子、百事、家乐福、沃尔玛、丰益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2021年3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特别圆桌会议”上,东莞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奖”,是此次圆桌会议唯一获奖城市。
东莞非常珍惜改革开放以来在招商引资的积淀与传承。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全市招商动员大会作部署讲话时表示,各级各部门要迅速动起来、干起来,拿出改革开放之初的拼劲、闯劲,千方百计招大商、招好商,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热潮涌动、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升腾景象。
从“大招商”向“招大商”“招好商”“守好商”转变
回看来莞的第一波与第二波招商引资浪潮,尽管特点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成本取向,以中小企业为投资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要业态,对东莞没有提出太多的技术需求。但第三波浪潮,特别是新兴产业进来后,是本质上的变化,更强调技术与资本、人才密集。
这是因为,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跨国企业,更加看重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完整性:能不能找得到产业配套,有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科研创新、产业配套等方面要向国际水平接轨。
东莞深谙这一道理。因此在近年来,招商引资一直摆在东莞经济的重中之重。从率先在全省成立首个负责招商引资的政府工作部门,到书记、市长亲自参加重大招商活动、亲自会见重要客商、亲自协调重点项目,目的就是希望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说,东莞将如何从“大招商”向“招大商”“招好商”“守好商”转变?综合近期全市招商引资的各项举措,特别是全市招商大会精神、“招商新政”20条,我们尝试着提炼、勾勒东莞的招商新打法。

首先,这套打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全员出动。纵观近期各种与招商引资相关的会议和法,都纷纷提到了“全员大招商”,目的就是把市镇村、部门、国企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也是为何全市上下“一把手”带队招商的直接原因。
“招商新政”20条提出,要建立高效联动的“大招商”协同机制,强化市级招商引资统筹合力。可以预计,这波“一把手”招商仅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全市的招商活动都会持续全年。
全员大招商只是一个表象,更值得珍视的是背后凝聚的招商资源——从市到镇、从部门到企业,东莞不仅制定了详细的招商引资政策、制度,还探索组建了市场化的招商团队,这些,都是未来东莞的宝贵财富。
东莞的第二个打法,是集中优势资源“招大商”。提出要招引一批“链主”企业,推行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长担任总链长,市相关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吸引一批总部企业,实施好投资东莞全球推广行动;大力整备连片产业空间,构建标准化产业片区土地整备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情况下,东莞今年仍然提出要整备推出3000亩连片产业用地,并打造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现代产业园。
招商引资绝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落户东莞后,要在建设、投产以及后续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流程做好跟踪,更好展现东莞的政务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这是因为,招大商、招好商重要,安商稳商守好商同样重要。因此,东莞的第三个打法,提出要提质增效,强化“大招商”工作保障,优化招商工作机制。不仅在招商上做文章,也要在安商稳商上下功夫。
对于“守好商”,“招商新政”20条也包括了几句“金句”: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服务模式,推广“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模式,建立“赛龙夺锦”机制、正向激励机制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守好商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全市上下共同大干、快干、苦干、实干的努力下,春天播下的种子定将能转化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