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湾区澎湃。
狮子洋畔,花开滨海湾,一座跨越珠江的重大工程深江铁路正在火热施工,未来这里将架设起一座通道,贯通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极大缩短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打通广东沿海高铁通道的“任督二脉”。
2019年的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蓝图徐徐铺展,建设热火朝天。4年来,随着粤港澳三地合作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对外畅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
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版图中的闪耀明珠,是全球经济的中枢与引擎。
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几何中心,是中国唯一一个被三个世界级都市(香港、深圳、广州 )包围的城市,拥有大湾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拥有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向优势。
但这个“A字”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广州和东莞合作联系发展这么多年,直到1997年才拥有了第一条跨江通道——虎门大桥,2011年才拥有了第一条跨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之后,利好不断。
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如今已占珠江两岸过江总车流比例接近一半;2021年12月,赣深高铁通车,在塘厦设东莞南站,不仅加快了大湾区的联通,还对江西革命老区起到了带动作用。
时间进入2023年,被疫情打乱的生活重新回归正常,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压抑已久的交流需求得到释放。2023年1月,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得益于东莞南站的建设,从东莞站、东莞南站也可以直达香港西九龙。同期还有“澳车北上”政策正式实行,澳门来往东莞更加方便。自1月15日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截至2月15日,出境旅客累计32905人次,日均1028人次,入境旅客累计25769人次,日均805人次。
另外,佛莞城际将于今年内通车,在东莞望洪站与莞惠城际连接,串联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正在建设的还有狮子洋过江通道、深江铁路、深惠城际、莞惠城际北延等项目;规划建设的有莲花山过江通道、佛穗莞城际、惠深城际等项目。
珠三角的城际轨道在东莞交汇,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从东莞穿过,规划17条轨道交通线路无缝对接广州、深圳。从东莞出发,30分钟可到达广州 、深圳、香港,“内湾半小时、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梦想照进现实。
湾区大都市生活照进现实
道路通,百业兴。
滨海湾被三个世界级都市——香港、深圳、广州包围,是香港到东莞的“第一站”,与深圳前海一河之隔。辖区内及周边汇集了5大机场、4条高速公路、3条高速铁路、3条地铁、两条城际轨道和1个港澳码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战略性提出,要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与东莞黄金内湾的先天禀赋发生碰撞,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滨海湾。如果想看看东莞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又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大都市,那就来滨海湾看看吧。
黄宏波来自香港,2005年来到东莞创办公司,2014年举家搬到东莞定居,十多年来,他积极融入东莞,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寻找机遇,拓展事业发展蓝图。
2020年,他紧紧追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时代脉搏,在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创立滨海湾港澳基地,为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搭台搭梯”。
“我从滨海湾新区开车回香港的办公室,只需要四十五分钟,从虎门高铁站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的话,车程只需要30分钟。”

开放式的现代办公环境、活力健身室、网红直播间、咖啡飘香的共享空间……走进滨海湾港澳基地,处处活跃着港澳青年创业人才的身影。“政府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我们,企业项目进驻后,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所有的配套设施也都免费提供。港澳台侨青年只要带着一部电脑过来,就能在这里创业办公。”黄宏波说道。
2021年11月,台湾青年杨婷珺入驻了基地,和伙伴们创办了亿智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除了基地提供的硬件配套和扶持政策,滨海湾新区逐渐壮大的教育市场对她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她相信随着未来有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入驻滨海湾、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加快建设,项目的市场将会更加广阔。
未来,滨海湾将依托东莞制造业基础,发挥已落地的OPPO、vivo等龙头企业产业链优势,在滨海湾规划打造莞港合作平台,构建“科研在港澳、转化在新区”等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与国际全方位接轨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合作窗口。
这是属于滨海湾的时代机遇,是东莞主动抢抓“黄金内湾”建设机遇带来的切实可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