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变身“潮玩之都”,东莞潮玩获央视关注!
东莞+ 2023-02-14 17:09:21

2月13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我家乡的产业小镇:玩具小镇“玩”出新市场》报道。报道聚焦东莞,探究东莞从“世界工厂”到“潮玩之都”华丽变身路。

过硬实力,莞企接国家赛事大单

报道提到,东莞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目前,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再次站在了玩具产业的“风口上”,是名副其实的“潮玩之都”。

栏目记者走进了东莞石排镇。石排镇仅有40多平方公里大小,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玩具小镇”。从全球顶级体育赛事的衍生品,再到各种主题潮玩产品,都能在这里能找到生产商。不仅如此,石排镇还是目前东莞潮玩产业产值最大、拥有潮玩企业及自主品牌最多的镇街,现有27家规模以上潮玩企业,占据东莞潮玩的半壁江山。

栏目记者采访了石排镇的东莞市文博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辉。春节前,文博工艺接到了一个大订单,要赶工30万只冰墩墩兔年特别版系列产品——兔墩墩。产品包含毛绒玩具、徽章、钥匙扣、创意摆件四大品类,既是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庆祝,也包含了对兔年的祝福。此前,该公司还拿到了新的大单——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特许商品生产授权,近期需要完成一批20万套吉祥物的生产订单。

刘庆辉透露,在生产之前只拿到了吉祥物的平面图,如何将它们做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实物,刘庆辉和设计人员费了不少工夫。

刘庆辉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依托潮玩创新产品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在5年前,企业发展的危机曾让他寝食难安。“做传统OEM的代工,毛利润也就6%-8%,那净利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这个对我们企业成长来讲,压力蛮大的。”

代工虽然有订单,但利润薄而且没有主动权,特别是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人工成本上升,传统代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被蚕食,转型迫在眉睫。他们从古籍《山海经》中获得了灵感,设计出了一款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兽为原型的系列产品,这款潮玩问世短短一年内,就卖出了10万套。

尝到甜头后,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潮玩IP设计团队,从代工生产逐渐转型为设计制造商,以“原创IP+授权代工”的方式,主攻国内潮玩市场。“我们有新的设计,新的专利,就有很多的话语权在自己手上。”刘庆辉说。

精密制造,东莞潮玩走出国门

同样在石排镇,东莞东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东依托潮玩涅槃重生。2013年王东东刚到石排镇的时候,信心满满要进军潮玩市场,但没想到,一家家模具厂、喷油厂、装配厂,都因生产潮玩这类非标产品成本高、订单少而多次拒绝王东东的订单。王东东没有放弃,从学生做起,坚持闯荡,“开始白天我们就去工厂当工人,当普工打螺丝,从打螺丝开始去了解整个产业链”。

王东东团队在东莞各镇街的制造业工厂中学习了三年,逐渐摸索出高端模型制造方法。2018年,王东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推出了原创潮玩品牌,以中国元素为主,结合《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形象,创作出既有文化传承、又有历史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国潮产品推出后,在行业中一炮而红,几天内就收获了数万份订单。

其实,1980年第一家玩具工厂落户东莞后,东莞就逐步形成了庞大的玩具产业体系。2016年,潮玩热潮从国外传到国内,一批企业家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商机。石排一批玩具企业,同样凭自身技术和东莞产业链优势,纷纷转型生产潮流玩具。

以石排镇为代表的东莞潮玩凭借精密细腻的制造工艺和工匠精神,迅速在潮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让中国原创IP潮玩走出了国门。

东莞顺林模型礼品有限公司的胖哒就卖到了日本,虽然他穿着日本的棒球服,但他下面还是刻着中文字,它代表的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据统计,全球动漫衍生品80%由中国制造,最高峰时约1/3在东莞生产。近年来,东莞制造业雄厚的基础优势,为潮玩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而在石排镇更是可以完成潮玩的全产业链配套。2022年,石排镇潮玩企业实现总产值38.9亿元,同比增长20.7%。

文字:记者 向连 图片:央视截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