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建言献策: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东莞+ 2023-02-08 22:34:06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聚焦加快建设“七大文化”,打造四张城市文化名片,以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

2月8日,东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今年两会,不少市政协委员纷纷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建言献策,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蕾:打造粤剧城市品牌

“提起东莞,很多人就认为东莞是制造业之都,有经济但是没有文化底蕴。实际上东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刘蕾说道。

市政协委员、民革东莞市委会副主委、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刘蕾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打造我市粤剧城市名片的提案。

近年来东莞在粤剧保护与发展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2021年出台了《东莞市粤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又出台了《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促进东莞市粤剧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在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上,粤剧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何充分挖掘粤剧这座“文化富矿”,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刘蕾提出了几个建议。

一是以粤剧为载体,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实力。让戏曲走进校园、走进基层,不断拓宽粤剧艺术的传播渠道,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推动了粤剧艺术的传承传播,进而打造东莞粤剧城市品牌。

二是以粤剧为支撑点,强化东莞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探索出新时代下顺应市场的粤剧发展之路,让底蕴深远的粤剧文化焕发新生命,鼓励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曲目。

三是以粤剧为媒介,深化东莞城市文化品牌形象传播。通过创作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莞本土粤剧,东莞的城市形象可以通过曲目的欢迎和广大粤剧爱好者的口口相传而得到传播,扩大东莞城市文化品牌知名度。

郑俊彦:讲好“侨”故事,更好传播东莞城市形象

东莞作为著名侨乡,长期以来,莞籍侨胞心系家乡发展,为建设东莞、繁荣东莞做出了巨大贡献。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副秘书长郑俊彦建议,东莞应该加大力度做好侨务工作,向广大侨胞讲好东莞故事。

郑俊彦带来了一份提案,《关于发挥东莞侨乡优势,讲好东莞“侨故事”,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指出,东莞应持续讲好侨的故事,传承老一辈华侨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激发海外侨胞建设家乡的意愿。

提案指出,东莞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旅游资源,不但有50多个博物馆,还有凤岗碉楼、寮步莞香、水乡风韵等具有侨乡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建议相关部门合理规划东莞“侨”特色旅游路线,吸引外来游客近距离感受东莞侨乡的文化魅力,进而感受东莞优良营商和居住环境。

“讲好侨乡故事,不仅是吸引‘老侨’,而是吸引‘新侨’,甚至是留学生回国来莞发展。”郑俊彦说道。

汪敏:实施东莞文化遗产数字化

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市政协委员汪敏结合自己行业的观察,带来了一份提案,《实施东莞文化遗产数字化,激活文化产业新价值》。

汪敏认为,虽然如今国家、省、市都极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但是许多项目仍然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严峻危机。而借助现代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能够帮助文化遗产穿越时空,实现全新的文化和价值和社会价值。

东莞有一大批文化遗产项目,如可园、销烟池、威远炮台、南社古村落;还有红色文化,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此外,东莞还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珍贵文物和千角灯、龙舟制作技艺、麒麟舞、木渔歌、莞香制作技艺、茶园游会、东莞莫家拳等120多项非遗项目。

汪敏表示,东莞应积极推进东莞文化遗产数字化,实现文化遗产项目从普遍性价值到社会认知的提升,并通过数字藏品的新型社交理念,促进历史文化更好地触达社会大众并传播,特别是年轻的新生代们。

汪敏在提案中建议,一是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对东莞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案;二是要推动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一批东莞文化遗产项目的数字资产,为遗产保护、展示体验、应用开发、交易流通等提供新的运营方式和数据基础;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东莞文化遗产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模式。

文字:高鹏飞 范德全 图片:陈栋 郑家雄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