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休学在家后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民革东莞市委委员、东莞市江西商会名誉会长程小华就带来了一份《关于建立全市休学学生康复机制的建议》的提案,建议从多个方面着手,帮助休学在家的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程小华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生休学在家后,脱离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既不利于学生心理康复,也给家庭造成较大的压力,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程小华认为,处于学龄段的未成年人,一旦脱离学校便失去其社会角色,处于“四不管”的状态。离开学校或因“不合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所以老师、学校不愿管;行为上不触犯法律法规,所以警察不能管;不符合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范畴,医院不会管;父母忙于工作,所以在家里也“没人管”。
“休学后一些学生‘无处可去’,要么独自休息在家,要么选择市外或省外的‘青少年行为矫正基地’或‘青少年管教中心’等机构;一些休学在家的孩子让家长苦恼不已,去外地矫正的孩子则进一步与家庭隔离。”程小华说,很多家长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却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心理因素,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一旦孩子由于心理问题休学,家长束手无策,急于将孩子送去“矫正”,却忽视了家庭治疗对于孩子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为此,程小华建议,应该由政府部门统筹,建立休学学生康复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探索成立休学学生康复中心,该中心收治休学在家需要康复的学生,所有收治学生学籍保留在原来学校。该中心以学生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康复为主要目标,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康复后返回原学校就读。
学生休学后,各所在学校要加强跟踪管理,包括了解现状和定期回访等,市教育部门要做好统计,做好监督管理,了解休学学生情况。市教育部门定期通过线上等各种形式,组织休学学生家长会或家长课堂,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开展青少年心理问题主题学习,提升家长的教育及陪伴能力。
程小华建议,要多方联动,建立“学校—医院—心理康复中心”三方“转诊”机制。当学生在学校出现主动休学或被动劝学的情况时,学校首先要求家长去相关医院心理科取得诊断和休学证明,经诊断符合康复条件的,进入心理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学生去医院复诊,获得复学证明后返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