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谋福“沥”·就业岗位丨让每一个劳动者端稳就业“饭碗”
2022-12-26 16:10:39
“我现在任品质管理员一职,学的东西特别多。”两年前,吴敏婷与13名大学毕业生一起进入了东莞珀韵电子有限公司的“青年车间”,在这里不仅认识到年龄相仿、互相学习的朋友,还能积累工作经验,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
得益于就业优先政策的全面发力,像吴敏婷一样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充分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有许多,他们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横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毕业即失业”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第一道难关。今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朱韵雯也为此不安,眼看着身边的同学纷纷找到为之奋斗的工作,朱韵雯心中的焦虑便多了几分,一时间四处找工作。事实上,面对大学生就业难,政府早已准备了“政策包”。“当我们了解到朱韵雯毕业后一直未落实工作,并将她纳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跟踪台账,定期致电了解她的就业动态、就业意向等情况。”横沥人社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只要就业人员参加青年创业训练营活动,就能提供职业规划、创业指导、政策解读、求职招聘“一站式服务”。经过详细了解就业意向和岗位匹配,横沥人社分局向朱韵雯推送了行政助理、储备干部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同时帮她定向推荐给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朱韵雯说:“今年9月我入职雷笛克光学担任行政助理,符合预期以及拥有合适环境的工作比较难找,很庆幸有政府部门牵线搭桥。而且人社分局还时常回访,推送政策补贴等信息,全力护航就业之路。”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内容。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失业登记人员,横沥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服务活动,为他们开展职业指导、政策解答、岗位推荐服务,实现登记失业人员跟踪服务率100%。曾深陷毒品漩涡的朱先生在求职之路上处处碰壁。为让戒毒康复人员“华丽”转身,横沥人社分局将他列入重点跟踪服务对象,给予他平等的就业机会,积极推动他入职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紫苏基地。在紫苏基地,戒毒康复成功的朱先生每天都忙着采摘紫苏、运送紫苏。谈起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朱先生满脸高兴:“我不仅学会了怎么种植采摘紫苏,还在横沥人社分局的协助下,学习电商直播带货课程,希望将电商直播用到紫苏销售上。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朱先生只是横沥推进失业登记人员、就业困难群众就业的生动一角。横沥还通过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援助,鼓励支持失业登记人员、就业困难群众劳动付出、找回自尊自信,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注重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水平,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2022年,横沥镇三个“就莞用”广场相继启用,通过打造稳就业、保就业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将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8场现场招聘会、4次用工建设培训提升活动和人力资源对接活动、1场对口劳务协作地区对接会、12场职业指导活动……“就莞用”广场上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不少求职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也收获了满意的答案。
横沥人社分局局长谢仁杰介绍,“就莞用”广场设置了政策宣传区、招聘信息发布区、企业用工建设及服务区,搭建起保用工、稳就业“一站式”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筑牢民生根基。

就业服务关乎就业质量,面对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横沥人社分局积极打造“云落地”服务,主动识别就业服务对象,采用电话回访、短信推送、提供“1311”服务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定向宣传推送,使高校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由“大海捞针”变为“精准捕捉”,也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今年6月中旬,正值毕业季,一场具有独特性、针对性的直播带岗活动火热开播。横沥人社分局组织镇内五家优质企业面向五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9所院校,将就业创业政策、招聘信息搬上“云端”、送到毕业生“手上”,为他们提供20个优质岗位共156人,详细解读薪资、政策补贴、技能培训等“花样”福利,让毕业生不出远门,即可觅得心仪工作。
为打消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瓶颈,今年横沥共开展3场职业指导活动、20场现场招聘会、19场网络招聘会,动员规上企业提供135个岗位给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时组织4场直播带岗活动,组织11家企业用直播方式面向院校毕业生、对口协作地区求职人员开展“云招聘”,不断扩大公共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知晓度。
据统计,2022年,横沥镇新增就业全年任务指标2425人,截至11月完成新增就业2721人,完成率112.21%;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72人,其中264人已就业,就业率为97%;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应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
当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个人发展不仅面临公平就业、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现实问题,还面临着如何继续学习充电,为长远发展“储能”的难题。针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遇到的痛点难点, 横沥通过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以及企业职工试岗培训等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三大平台开展模具工、钳工、铣工、电子商务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项目制”技能培训,实现“培训+考证+就业”有效贯通。广东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黄植对此深有体会。他的一路走来,离不开横沥的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制’培训班让我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人社指导我们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自主育才、评才、用才,我们拿到等级证书,自然晋级加薪才有了说口。”黄植表示。在人社部门的推动下,今年7月黄植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模具工赛项(国家级二类大赛),还获得注塑模具职工组第一名、注塑模具职工组别组队特等奖,被推荐为“全国技术能手”。人才是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保障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做好“育才、引才、留才”等各方面工作,也成为新时期横沥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又一个考题。谢仁杰表示,随着就业用工形态出现新变化,人力人才要素支撑作用强化,人社工作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引领和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依托“横沥技谷”工程纵深发展,通过实施人才培育、技能提升、人才赋能、人才引育“四大行动”,全面提升末端执行力。其中,创新优化“订单培养校企双制”培养模式,积极对接东莞市职教城、横沥镇模具学院、东莞市稻香厨艺学院等育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开展校企合作和新型学徒制培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擦亮“横沥技谷”品牌。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横沥从住房补贴、入户、子女就读、资金扶持等方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创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软环境,为横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文字:黄晓妍
编辑:袁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