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倍增”、增加药物生产和供应……东莞全力解决市民就医用药问题
南方日报 2022-12-23 11:04:31

12月22日早上7时,在东莞国药莞城东健店,工作人员悉数到店。手写号码牌、准备“大声公”和防护带、穿戴好防疫用品,店员开始免费为市民派药。

“这次派发的药物是布洛芬,在我们店一共派发660份,每一份里面有6粒药品,能够供病人服用两天。”东健药店班长黄剑伟说,像东健药店这样免费为市民派药的国药药店,东莞还有40余家。

发热门诊“倍增”遍布全市、千方百计增加药物生产和供应、“互助药箱”为有需要的人群伸出援手……在疫情防控的新阶段,东莞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全力做好保就医、保药物供给各项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全市用药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下午6时,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发热门诊排起长龙。发热门诊主任郭德康迎来最忙的时刻,直到后半夜才有空歇一会儿。

近日,全市发热门诊接诊量不断攀升。记者从卫生健康部门了解到,12月1日至12月19日,东莞全市就诊的发热患者总共约22万人次。其中,17日1万多人次,18日近1.5万人次。

12月8日,《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人员分级分类诊疗方案(第一版)》下发。《方案》要求,为满足患者需求,各镇街(园区)要建立健全发热哨点—发热诊室—发热门诊体系,现有发热门诊要按2倍进行增设或扩容。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开设1家发热诊室,鼓励一级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诊室)。

“今天我们又增加了一间诊室。”12月22日,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办负责人郑建峰正在忙碌。当天,中心的1个中心站和11个站点的发热门诊全部开放。中心通过改造留观室、预检分诊处,腾出了更多诊室,进一步理顺就诊流程,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如今,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34个站点,均已开设了发热诊室。加上门诊部、医院等,东莞正开足马力实现发热门诊的扩容,让点多、面广的基层诊疗为有需求的患者服务。

“引导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做好居家隔离,对大众进行科普,减少公众恐慌感,这样才能有效减缓人群短时间、大量的涌来。”众多医疗机构建议。

在重症救治方面,东莞明确市第九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按重症、儿童、妇产等分专业收治,分别由市人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负责,迅速培养一批可转换为重症、儿科的医护人员作为后备力量。

根据规划,2022年12月底,东莞将实现辖区内重症和儿科医护人员数量增加三分之一,2023年2月底实现辖区内重症和儿科医护人员数量倍增。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重症增加救治床位,其中重症监护病床按照医院总床位5%比例设置。

“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12月20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全市要加快增加发热门诊和ICU床位等,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稳定全市药物供给

“看到东莞国药免费派药的消息,我赶了个大早来到家附近的国药店领药,这真是一场及时雨。”12月22日7时30分,市民王先生来到东莞国药莞城东健店,在他之前已有十几个市民在店门口排队。

东莞正开足马力,备足防疫药品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

加快生产。为增加防疫物资以及药品供应,对众生药业、华南药业、亚洲制药等制药企业具备退烧、抗病毒、止咳、祛痰等相关药物的生产资质,东莞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加大产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填补需求缺口;积极拓宽渠道,东莞不仅向省提出了物资调度需求,还加强与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黄冈等地的沟通协调,争取前期订购的物资尽快发货,充实全市防疫物资储备。

保障零售。东莞积极动员本市药品批发企业、连锁总部企业,多渠道采购退热类药品,协助出具采购紧缺药品协调函,争取厂家优先发货,尽全力保障零售终端重点药物供应。同时,发布《零售药店疫情期间保质保供工作指引》,要求零售药店积极引导顾客合理按需备药,购买退热药不超出3天用量。

东莞国药、大参林、仁正医药、力医大药房……越来越多的药店陆续向旗下门店投放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类药品,拆零分装后免费派送。一盒药物拆零后惠及多人,缓解了药品供应压力,发挥了药品资源的最大效用。

“东莞大参林安排了10家线下门店、7.2万粒布洛芬免费派药。”大参林深圳营运大区风控部高级主任潘雪艳介绍,企业的药品供应能力正逐渐恢复,截至12月22日,大参林感冒类药物的供应已恢复平常供应量的60%—70%。东莞国药则安排全市各镇街41家门店,将首批新到货的10万粒布洛芬片(退烧药)免费赠送给有需求的东莞市民。

为保证医院用药,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召集本市医疗机构药学专家及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初步形成含紧缺药品和替代药品的《新冠肺炎相关治疗药品储备目录(20221218版)》。

“我们要求药品商业公司充分拓展供货渠道(不限规格、不限厂家、不限剂型),尽可能储备目录内药品。”市卫健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做好市场供应与医疗机构供应的合理安排,优先保供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目前,市健局与市工信局、市公安局组成三人小组,已进驻部分药厂,协助厂方落实生产问题,监督产量,保供东莞。

12月21日,94万片布洛芬到货,用于保障医疗机构的诊疗用药需求。目前,药物已按需下发至全市94家公立医院、社卫中心及民营医院,加上原有药品数量,可基本满足未来5天用药需求。

“政企合力,全力以赴做好药品生产、保供、稳价工作,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在对全市药品生产供应保障工作的调研督导中,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强调,做好防疫药品生产保供至关重要,希望相关企业全力保障药品供应,最大限度满足全市用药需求。

邻里互助如冬日暖阳

“群里的车友说自己母亲和妻子发高烧,找不到药。我掰下最后一盒布洛芬里的4粒,在冬至的暖阳里等着他来取。”12月22日,松山湖园区阳光正好,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的孙先生发出了一条温暖的朋友圈。

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东莞发生。

“给咱们小区有需要的业主!”近日,茶山镇某小区管理处物业经理接到了一通来自热心业主李小姐的电话,称自己将近千个抗原检测包放到了小区管理处,可供有需要的业主领取。

“大家是邻居,谁有需要自己去拿就好了。”李小姐说。

解答疑难、互通有无,邻里的相助让抵御疫情的力量更显坚实。

这一天上午,万江街道大汾社区,3800余份“健康防疫包”正马不停蹄地运往每名村民手中。社区发动社会力量,将购买到的防疫物资紧锣密鼓地进行分装,分批免费为社区3800余名村民发放“健康防疫包”,切实做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兜底保障。

“何姨,这是社区为居民准备的‘健康防疫包’,您拿好。日常外出要记得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千万别放松。”12月21日上午,大汾社区收到防疫物资后,第一时间组织社区、村民小组工作人员进行分装,于21日起按照“分批发放,逐步到位”的原则免费向社区村民发放。

“抗疫三年,真切感受到社区对我们的关心关怀,尤其是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大汾村民何灿坤接过社区的“健康防疫包”,为社区竖拇指点赞。

一份份满载爱民温情的“健康防疫包”,是冬日里的一场爱心“接力跑”,是大汾社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加速器”。在东莞各地,一场场爱心接力正在持续进行。

为缓解松山湖居民对药品短缺的焦虑、担忧,12月19日,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起关于松山湖设立“爱心互助药箱”的倡议书,号召园区市民邻里相助、理性购药、科学抗疫。

目前,松山湖社卫中心门诊(兰馨园)等5个站点已设立“爱心互助药箱”,爱心市民可就近前往以上站点捐赠药物,有需要的群众也可前往爱心药箱,获取急需的药物。

“根据几天的观察,爱心药箱已经帮助了许多有急需的家庭。不少爱心群众将自己家的药物补充进药箱,将爱传递。”松山湖社卫中心负责人介绍。

东莞人,正在用友善温暖寒冬。近日,东莞市文明办发出《科学防疫友善互助守护健康》的倡议书,呼吁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弘扬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关心关爱特殊群众,为有需要的人群伸出援手,让有限的药品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让“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

让我们同心同行、共克时艰,静待春暖花开!

文字:欧雅琴 唐卓 刘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