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观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史”叙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探析
东莞+ 2022-12-08 09:13:50

当前,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阐释与探讨应该引入大历史观。大历史观能够消解历史碎片化的不足,以更宽广深邃的视野考察、评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更有助于我们客观把握历史进程的发展走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史”为我们透过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意蕴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支撑。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五史”的不同历史坐标之下,通过拉长时间、拓宽视野的综合考察,客观映射不同时期的历史真实与历史场景,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本质要求。同时,“五史”与中国式现代化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为我们丰富“五史”认知、拓展“五史”践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方向。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采取何种策略方法与思维方式是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极强的组织凝聚力、社会动员力、政策执行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前行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代的自我建设与完善。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视域下,能够更好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递进性和整体性,更能够深刻探讨现代化发展道路与执政党建设的相互关联。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进过程。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顺应时代的特征与走向,是时代洪流下中国人民的必然追求。大历史观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国从近代史到新中国史的社会重构演变下,客观全面地审视其全貌、评价其进程、预判其趋势。中国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新中国史带来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希望。

三、改革开放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中国式现代化历程的主体构成部分。首先,在大历史观下,改革开放的历史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递进性,并在其中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次,改革开放的历史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国防的全面现代化。再次,改革开放的历史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和建设的丰硕成果。在改革开放史视域下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历程的连续性、整体性与正确性。另一方面,凸显改革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需要从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等维度去全面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法脱离“中国性”或“中国特色”。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并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创新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完善和发展,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时代生机与活力。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域中评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昭示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五、中华民族发展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历程下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色和实践支撑。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践行方式充满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再次,中国式现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解读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中华文明的当代积淀,更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大历史观下,透过“五史”的历史维度,由“五史”叙事组合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历史真实,给我们以启迪。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字:张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