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东莞篮球中心,篮球世界杯之夜 资料图片 程永强 摄
“中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这句近年来越发被媒体频繁引用的表述,形象诠释着东莞篮球这张“城市名片”的璀璨与耀眼,包括但不限于竞技、群众、校园多个维度的火热盛况,几乎都处于全国一流序列与领先水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体育战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吹响了体育人扬帆起航再立新功的时代号角。很大程度上,东莞篮球的历史积淀之厚重、现实成绩之出彩,已然超越单纯的体育范畴,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鲜明文化符号。
2022年,正式迈入人口超千万、GDP破万亿“双万”新赛道的东莞,更加需要以文化切入,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如此背景之下,如何充分挖掘篮球这项城市标志性运动的产业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东莞正在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工作建设,旨在继续提升“双万”城市形象之余,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重实干、促落实,发扬“争抢拼”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了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立场和具体措施,在总则中规定“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体育产业体系,规范体育市场秩序,鼓励扩大体育市场供给,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促进体育消费”,并特别增加“体育产业”章节——乘此东风,东莞篮球这座产业富矿,亟待进一步深耕。
夯实基础
城市名片多点闪耀 核心优势待续新彩
论及东莞最为夺目的城市形象,篮球当属关键热词,且大多为“国家级”属性——2022年10月1日,中国女篮时隔28年再次跻身世界杯决赛,东莞新彤盛俱乐部在主教练郑薇之外,贡献了中国队12名球员中的三分之一,且李月汝、杨力维、黄思静、迪拉娜均发挥关键作用,足可彰显“篮球城市”的专业实力。
与女篮相比,目前职业化程度更高、关注度更大的中国男子篮球领域,东莞更是长时间处于巅峰位置——始于1995/1996赛季的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截至2021/2022赛季结束已走过27载。环顾历届总冠军球队,来自东莞的广东宏远俱乐部以11次登顶领跑群雄,第二名八一队(已解散)8次,紧随其后分别为北京队(3次)、辽宁队(2次),上海队、新疆队、四川队各1次。
1988年正式升格地级市的东莞,能够以篮球为突破口冠绝全国,如此成就着实令人惊叹——仅与最近的两名“追赶者”简单对比,无论是首都北京,抑或体育大省辽宁,在财力支撑、人才积淀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缘何东莞这个民营俱乐部能够异军突起,其中自然涉及经济发展占据先导、创新体制广纳贤才等诸多原因。最为重要的是这支中国篮球“冠军第一师”带给了东莞篮球极为强劲的多重助力,最明显的便是队员退役后扎根于此生活、继续有力推动基层篮球发展,以及近三十年来所全面构筑的东莞篮球整体氛围。
作为中国篮球范畴引领性质的职业俱乐部,“宏远篮球”无疑是东莞在中国体育领域最为闪亮的符号。特别是近年来,CBA联赛在“管办分离”的背景中,越加凸显俱乐部属性意义,更加赋予球队在文化层面的辐射意味——即便近几个赛季受疫情影响、CBA联赛暂时中断主客场,但理论上的“主场”比赛中,“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形象展示,依然向全国球迷传递着东莞这座城市与这支冠军之师的切实关联。
球场标识之外,从球队名称角度而言,东莞与宏远也始终相辅相成,无论之前的广东东莞银行队,抑或目前所冠名的广东东莞大益队,如此“配搭”的坚持,无疑也是东莞篮球的符号化彰显。继续扩及南粤篮球审视,在广州、深圳两地目前均各自拥有一个CBA职业俱乐部的现实下,基于长久以来与广东省体育局的合作共建,宏远依然是广东球迷眼中的第一主队,“省内客场近乎主场”的特别体验,相较同样拥有“德比”格局的北京、浙江、江苏等地,也从另一层面彰显着东莞篮球的别样风范。
北京市政府与北京首钢俱乐部之间的共建模式,不妨了解参考——2009年,北京市体育局与北京首钢重新签订共建协议,前者以“带人、带钱、带管理”的模式对北京男篮进行大力扶持;2012年,由北京市体育局牵头,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下发《关于加强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工作的意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助推北京三大球职业俱乐部提升迈进。2014年成功夺得队史第二冠后,时任首钢俱乐部副总经理袁超曾如此表述:“尽管目前CBA联赛在走职业化的道路,但我认为在目前的大背景之下,一个俱乐部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北京首钢能够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体育局的大力扶持。”
由于连续三个赛季受疫情影响,目前CBA联赛亟待重新回归正常节奏,也正是在这三年期间,宏远男篮顶住压力完成三连冠、加冕十一冠。展望未来,在宏远俱乐部与“篮球城市”越加深入融合的局面下,相当一段时间内东莞篮球的文化品牌建设,保持宏远男篮的竞争力、战斗力、影响力,无疑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常胜”到“长盛”的过程中,“宏远篮球”需要各方共同致力升级,以此在更大维度释放“篮球城市”东莞更多的潜力元素。
就在11月21日,东莞、韶关两座城市通过“华南虎遇见‘华南虎’”活动,完成了一次为中国体育界关注的“硬核联名”——以华南虎为吉祥物队徽标志的宏远俱乐部,前往华南虎繁育基地,捐资100万元认养了名为“宏宏”的华南虎幼崽,在积极助力华南虎保护之外,也更加扩展了冠军之师的影响力,同时更加打开了莞韶帮扶的广阔空间。
赛事扩充
多点发力构筑体系
积极办赛夯实基础
以宏远男篮在CBA联赛的冠军表现为显著激励,篮球无疑是最具东莞市民参与度的竞技项目。根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最新数据统计,目前东莞“篮球场地设施6664个,平均每条村有10个以上篮球场,可以说是‘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馆’,篮球文化深入人心”。
体育产业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力量,同时也是直指人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的着力点,为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持续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在完备的基础设施场馆支撑下,除职业领域的CBA联赛之外,东莞篮球赛事同样呈现“海纳百川”之态——
目前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回溯篮球范畴,2019年第二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在包括东莞在内的中国八座城市举办。其中,东莞赛区成功举办13场比赛。“通过篮球,全世界都会感受到东莞的魅力。”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扎格克里斯如此评价。
成功举办世界篮球顶级赛事、拥有中国篮球顶级俱乐部的东莞,自然在民间篮球领域大有可为:始于2003年的东莞市篮球联赛(男、女组别,甲、乙、丙三级)之外,各镇街、社区村组同样不乏基层赛事;校园范畴,在2016年东莞大学生篮球联赛创立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正式对接,此后的东莞幼儿联赛继续增加篮球基础启蒙力度。在此之外,东莞市镇街公务员篮球联赛以及各类型的企业比赛、校友比赛、商会比赛,都在令东莞篮球的“赛事版图”广阔辐射,合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篮球+”产业,集聚资源、吸引投资、拉动消费的多重效果,以更为丰富的赛事组织促进着全民健身新局面的不断扩充。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15至59岁人口占比为81.41%,平均年龄约34岁”;同样是在2021年,中国篮球协会发布《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篮球人口约1.25亿,“篮球已经是中国集体球类第一运动,其中核心篮球人口约为7610万人。15至25岁年龄段中,男性打篮球比例为28.8%,女性打篮球比例为8.3%”——叠加两项数据分析,“年轻”的东莞面对“中国第一运动”,蕴含着巨大的作为空间。
如何满足东莞市民对于篮球运动日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面对基础稳固、且不断成长的消费市场,从何处发力方能占据先机?赛事带动显然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在现有的各类赛事之外,东莞篮球领域人士始终保持进取心态。据了解,在现有的市联赛、各镇街联赛之外,东莞市篮球协会正在计划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打造全市范围内的村队联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发挥文化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东莞市篮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策划的这项比赛,就是立足东莞浓郁的篮球基础氛围,计划以村队进行比赛,旨在搭建一个全新平台,让更多民间篮球爱好者交流竞技,从更大范围体现‘篮球城市’的内在根基。”
文化赋能
篮球诠释东莞精神
城市文化坚定自信
在迈上“双万”新起点的发展进程中,东莞篮球的丰富内涵在各个层面均大有潜力可挖。职业、民间各个范围均有过硬成绩,最为明显的便是在城市形象层面,给东莞带来的“荣耀加分”,更加坚定城市文化自信。
未来城市的竞争,早已不再以经济成果为单一标尺,城市品质与内涵更为引人关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城市,东莞正在通过种种“文化强市”举措,主动构架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
回顾东莞篮球的发展历史,与这座岭南名城的前进脉络深度契合,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更有直接体现:1984年,国家体委、农牧渔业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联合举办全国农民丰收杯篮球赛,参赛队伍需满足“队员由农民组成,且所在乡镇经济较发达、人均年收入在800元以上”两个硬性条件,双项达标的东莞常平队先是通过广东省内选拔,继而在全国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直至问鼎冠军,拿下了东莞篮球具有标志性的“全国冠军”突破,这也为日后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身处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东莞篮球的前进步伐也不断深化,宏远俱乐部的成立与此同样直接相关——1993年12月28日,在成为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之前,广东宏远集团正式完成宏远篮球俱乐部注册,成为全国首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率先完成了中国体育向市场化迈进过程中的“必修课”。详解其中意义,无疑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等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实践,东莞篮球就此闯出一条实路、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跨越。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体育是活力和魅力的形象载体,全面诠释城市文化内涵。竞技体育,比拼的就是百折不挠、挑战极限,东莞篮球的拼搏精神,自始至终都在传递这样的价值取向。传承城市文化,在保护有形历史同时,更不应忽略这样的无形精神。东莞篮球的奋进精神,不仅在岁月的流转中深植城市,更体现于城市现实、引领城市未来。
目前,东莞正在重点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工作,如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等城市文化名片。以篮球为重要内容,东莞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城市故事,在活力与奋进中传承东莞的城市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凝炼城市时代精神,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努力提高东莞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更大的舞台闪亮世界。
全面升级
原创联名释放合力
跨界组合激发潜力
以体育运动的竞技特质为出发点,结合东莞丰富且多元的潮流文化元素,在助推城市形象进一步升级的过程中,东莞篮球大有可为。
目前已经展现相当广阔蔚蓝前景的,即是东莞的“篮球+潮玩”跨界联名——基于完备的玩具制造业支撑,近年来东莞在潮流玩具的“赛场”上越加扬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潮玩市场规模预估在366亿元,根据相关测算,东莞潮玩企业工业产值已经达到128.31亿元。
原创IP是潮玩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环顾东莞的篮球运动风尚,显然可与其达到“珠联璧合”效果。在2022年举办的东莞篮球城市文化节中,“篮球主题潮玩秀”就将二者有机融合,多家东莞潮玩企业以篮球为主题进行原创设计的产品,以更大的吸引力进入市场,成为潮玩爱好者的新宠。
如果说潮玩可以让东莞篮球成为“静止”艺术,那么火爆的现场氛围则更加不容错过,跳动之中可以形成更大的产业价值——以篮球为基础的体育旅游,东莞同样有着“天然”资源优势。根据专业解读,体育旅游是指“以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为条件,以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以参与体验和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规范和引导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
回望2022年已经结束的各项赛事,东莞篮球继续取得多线成绩突破,展望后续发展,产业联动的潜力巨大。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发展持续于快车道加速的节奏中,东莞篮球这座“产业富矿”,值得多重关注。但同时也需要看到,“篮球+潮玩”“篮球+旅游”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对于不同领域产生系统性融合。就东莞而言,国际级的专业场馆东莞篮球中心、位于市中心核心商圈的潮玩劳拉雕塑、代表东莞篮球历史的东莞市体育馆,都可以成为篮球城市景点,将东莞篮球的文化特质实景化展现,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之余,实现体育设施与旅游设施的跨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