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万江:“双轮驱动”促发展 宜居宜业显魅力
东莞+ 2022-10-12 09:54:25

十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发展的高度;十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发展的幅度。

万江,是一位永葆“闯创干”劲头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成绩单”的勤勉“考生”:产业迭新,抢下“智”高点,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厚植生态底色,“水清岸绿景美”写进现实,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气息愈加浓厚;改善民生事业,以“小切口”推进大民生;民富村兴,绘就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立潮头,踏浪行,且看万江这十年一路行来一路歌。

在新的赶考路上锚定航向,万江将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与城市能级,在“以水聚才、以才兴城、以城优产——实施产业与环境‘双轮驱动’战略下,实现万江产城人共荣发展,奋力建设成为‘生态枢纽城市、智能制造高地’”。

■“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万江”写进现实

产业迭新

抢占发展“智”高点

巨大的机械手臂,精巧的夹爪,这个设备上点几下,那个机器上动一动,没有人操作,机器人也能有条不紊熟练地工作……每一天,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德精密”)智能车间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穿梭。

2021年,面对疫情的“严考”,加之产业链人工成本高、物流不畅等困境,沃德精密审时度势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打造了SPEX智能工厂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产线、MES系统(数据负责车间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AGV物流(智能自动物流系统)、机械臂等作业全流程内容。

沃德精密外联部总监金旺雄告诉记者,启用SPEX系统后,可节省人力成本70%,提高生产效率30%。该系统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场的青睐,将成为沃德精密2022年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万江,这样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要知道在2015年之前,万江支柱产业还是以造纸业、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低端产业为主,没有太多人关注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城区之一,凭借厂房租金价格洼地、先天地理优势,吸引了不少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落户万江。

近年来,万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在“卡脖子”地方下功夫,集中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抢占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下,万江街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突出。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5家增长到2021年的250家,增幅达614.29%。其中,规上高企127家。2021年规上高企实现工业总产值188.6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55%,成为万江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产业迭新,新动能迸发澎湃动力。翻开成绩单,万江街道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2021年,万江地区生产总值193.54亿元,是2012年的2.4倍。与2012年相比,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12.2亿元,市场主体增长了近3万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亿元。

从一项项指标竞相“站高”,到一家家智能装备企业相继落户,万江收获的不仅仅是跳跃的数据,更有发展的底气。当前,万江正以环城路为界,积极打造“内城外工”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布局,努力将万江建设成为“生态枢纽城市,智能制造高地”。环城路以内重点优化城镇功能,补充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发展商住、现代服务业;环城路以外为工业功能区,依托市镇联合招商基地,瞄准智能装备制造、精密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动漫、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

■万江奋力建设成为“生态枢纽城市、智能制造高地”

生态更优

“水清岸绿景美”写进现实

从流涌尾社区旧治安队路口进村,基头水闸涌映入眼帘,一老者正在岸边清洗蔬菜,惊起鱼群涌动。微风徐来,两旁的树木发出沙沙声,三五老者正在社区公园闲话家常……放眼望去,犹如一幅原生态岭南水乡的美丽画卷。

谁曾想到,20世纪90年代初,“三小”企业在东莞蓬勃发展。江河编织起万江的经纬,也率先感知工业与城镇化发展的阵痛。万江污水治理指挥部庾锦麟告诉记者,当时周边工厂和居民把生产污水、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河涌一天天地变黑、变臭,河边的植物日渐枯萎,只有少数“清道夫”在河涌内生存。

痛定思痛,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万江街道亦全面铺开水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0亿元,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多管齐下,还群众碧水蓝天。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整治,流涌尾社区内河涌水质明显得到改善,小鱼也重新回来“安家”。万江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就在前不久,当地社区干部在涌内重新发现了黄沙蚬、薄壳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动物,当地村民不知道多高兴。”

像流涌尾基头水闸涌的变化,在万江大小河涌里悄然上演。近年来万江街道治理水环境不松劲、强手腕,攻坚水污染防治。目前,万江街道完成了对牌楼基涌、高基涌、胜利涌和简沙洲涌4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整治,并于2020年通过“国检”,正在开展“长治久清”工作。同时,结合落实推行河长制工作,建立河面和沿岸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落实做好水域面源整治,提升河道日常管理精细化水平。

“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万江”写进了现实。此外,万江近年来打造了三江六岸龙湾示范段、滘联浪漫花海、口袋公园、绿化景观升级、3条特色龙舟岸线等一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如今,漫步在三江六岸龙湾示范段,河面波光粼粼,芦苇荡与蓝天相接,白鹭、夜鹭、池鹭翩翩起舞;流涌尾基头水闸涌上蟛蜞惬意爬行,鱼群在碧水中徜徉自得,昔日的黄沙蚬回来“安家”; 藏在城市里的田园风光——谷涌·滘联,浪漫花海、厨余中心、起龙广场,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一幅幅景象勾勒出万江之美,成为“生态万江”的生动剪影。

■三航科技制造中心和智能产业园今年内建成

富民兴村

村组两级集体资产增长56.53%

乡村振兴,社区先行。2015年之前滘联社区还是一个“脏乱差”的社区。谁也没有想过,在近几年,滘联社区摇身一变成了东莞幸福村居的标杆,吸引全国省市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

这样的转变还要从滘联社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说起。2015年和2018年,滘联社区争取了美丽幸福村居示范村和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项目。市、街道两级共投入1.49亿元,建设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试点。滘联社区充分挖掘、利用和盘活社区特有的水乡人文、古树、古渡头和古村等元素,对其进行活化、改造和点缀,打造出了起龙广场、芳草园、承德讲堂、五水归一等景点。

随着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项目的建设,社区人居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地方价值越发突显。美丽环境引来美丽经济。滘联社区大力盘整回收土地,引进高端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成功落户“三航科技制造中心”“智能高科产业园”和“新茂智谷产业园”等三大产业园(三航科技项目为市重大项目)。

“三航科技制造中心和智能产业园今年内建设完毕就可以增收了。”万江滘联社区党委书记李婉乔介绍道,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集体经营收入将从2015年的344万元增长至2493万元,增幅7.25倍,总收入约达3000多万元,纯收入从原来的45万元增长至1113万元,增幅24.73倍。资产负债率从原来的91.3%,下降到53.5%,下降了37.8个百分点,打破多年发展“困局”。

滘联社区打破多年发展“困局”是万江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除了滘联、谷涌之外,万江街道的拔蛟窝、坝头、严屋、大莲塘、简沙洲、万江、金泰、官桥滘等多个社区,均结合自身的产业及文化特色,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万江街道招引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超305亿元,达产后年税收超21.4亿元。与此同时,万江街道持续推进优质产业载体建设,积极盘活厂房资源,推动建设了新村产业园、上市企业创新总部项目等一批优质产业平台,出台万江产业招商地图,实现了社区厂房物业资源线上平台资源共享的数据化管理。数据统计,2021年,万江街道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达66.41亿元,相比于2012年,增幅达56.53%。

■万江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出民生精彩答卷

民生福祉

以“小切口”推进大民生

在滘联社区有这么一个饭堂,每天社区内都有上百名老人前往免费就餐,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滘联社区也有这么一个“白发天团”,他们每天清晨开始便例行备菜、炒菜、送菜,为社区内孤寡老人、行动不便人士送餐到家。这里就是滘联社区长者饭堂,他们便是社区长者饭堂的义工们。小小一餐饭,既填了胃,又暖了心,更让长者走出家门,乐享社区养老氛围。

以“小切口”推进大民生。近年来,万江街道聚焦最基本民生,围绕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创新管理等,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出民生精彩答卷。

织密扎牢“保障网”。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发挥社会工作服务和慈善事业优势,推进儿童保障体系向前发展,新建万江社会福利中心,运用“民生大莞家”帮扶机制,着力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一系列大手笔,换来困难群众幸福指数的大提升。

兜准兜实“民生底”。数据为证,近年来,万江街道对193户368人兜底保障对象,根据有无劳动能力、有无经济来源、能否通过产业就业脱贫,分三类精准保障,兜底保障对象救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0元。

增强提升“获得感”。从一组数据,可以窥见万江不断改进民生福祉的坚实步伐:十年来,万江共为约1200人申请办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约530万元;在春节期间对困难群体对象进行节日慰问,共慰问5845户次,送上慰问金共计576.6万元;自2020年“民生大莞家”项目启动以来,万江街道共办结“民生微心愿”项目5568宗,其中临时救助29宗,医疗救助5宗,“送温暖”集中慰问5534宗,帮扶金额共计约263.37万元。扎实做好老龄优待工作,截至2022年10月,共发放老人乘车卡908张;为8222名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956万元。

此外,万江街道还投资6549.08万元高标准打造新万江社会福利中心。届时,新福利中心将提供400多张床位,实行医养结合模式;残疾人康复中心将提供80多张床位,提供用餐、午休、康复等服务。

特写

万江以“三张牌”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万江街道,地处东江流域,有着得天独厚的水乡生态资源,金鳌洲塔、何氏大宗祠等历史文化底蕴为万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华南摩尔、首铸万科广场等优质商圈,以及莞香楼、栗子猫食堂等传统和网红美食店铺,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完整的商业和美食配套。

近年来,万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致力于深耕本土文化,挖掘万江故事,发出万江声音,积极推动文商旅跨界共融,将龙舟、大汾书画、滘联“神龙”等饱含万江水乡地域标签的元素与美食、文化、商贸等业态相融,聚集成一个个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文商旅融合项目,为万江街坊和东莞市民构建出休闲与文旅消费升级的新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推动经济健康向上发展。

文旅融合“美食牌”,提升文旅消费体验。近年来,万江街道相关部门通过组织举行“粤菜师傅”烹饪技能竞赛、“江饮江食,寻味万江”餐饮直播评选活动,持续挖掘美食名菜、打造美食名店,不断扩大本土美食文化影响力。

文旅融合“文化牌”,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近年来,万江街道把龙舟文化作为突破口,高标准建成了龙舟竞渡公园和龙舟竞渡岸线,并与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共建“正丫龙舟文化体验村”,引进龙舟俱乐部、少儿龙舟训练基地、水乡醒狮联盟基地等文化项目。

除传承发展龙舟文化外,万江不断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机制,注重保护好、利用好承载着群众家园情结的老街、老屋、古树、祠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通过微改造方式活化历史建筑、优化公共空间系统,推动何氏大宗祠、金鳌洲塔等一批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在保护活化中留住乡愁记忆。

文旅融合“商贸牌”,构建文旅消费场景。近年来,万江街道经济发展局联合万江三大商圈和万江车企,通过“线上抢券+线下消费”双管齐下的形式,全力推送万江好货走出去,推进常态化促消费活动取得新提升、新成效,全面促进万江经济发展。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下,如今,万江俨然成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水韵都市”。

文字:张喜林 视频:陈奕希 编辑:唐嘉骏